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1119

祂的工作不曾停止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出埃及記 2:16-25

摩西逃離朝夕相處的埃及皇室家人,離開血脈相親的以色列人,隻身到了曠野米甸。有一天,他在井水旁邊,看見米甸祭司的七個女兒來打水,給她們父親的羊群飲水,卻有其他的牧羊人來搶奪水源,摩西就起來幫助她們,又幫她們給羊群飲水。這七個女兒返家之後,她們的父親驚訝,今天怎麼這麼快回來?她們說,有個埃及人搭救了她們,又幫助她們打水,她們的父親聽了,趕緊讓她們把這人找來,款待他。摩西接受他的招呼,願意住下來,他還把自己的女兒給摩西為妻。

摩西決定放下皇室的好處,認同他的以色列血統,當時四十歲(使徒行傳 7:23)。逃到曠野之後,在曠野生活,成家娶妻,生育下一代,這回又過了四十年(出埃及記 7:7)。表面上看起來,在曠野的四十年,上帝似乎對摩西不理睬,但實際上,上帝的工作不只預備摩西,還預備環境,預備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預計在適當的時間,帶他們離開奴役之地。

經文說: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上帝。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上帝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埃及記 2:23-25)以色列人受苦待和逼迫,已長達數十年,摩西離開埃及,在曠野也有四十年的時間,他們都還記得上帝嗎?都還記得他們是上帝的子民嗎?無論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上帝仍然記得他們,聽見他們做苦工發出的嘆息,也知道他們的苦情,更記得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上帝絕對沒有漠視不管。

我們是否也曾經「理所當然」的忘記上帝呢?為了別人的益處,犧牲自己的好處,卻得到相當失望的結果,自然而然的下了一個結論:「祂根本不理不睬」。無論我們的感受如何,上帝總記得祂所愛的每一個孩子。

在我們感受不到祂的時候,並不表示祂停止了工作,或是忘卻了我們,很可能祂正透過我們所經歷的事,練就我們的信心和成熟度,祂願意給我們從失敗中學習的機會,祂並不因為我們不完美就拒絕我們,祂不會對我們失望,祂希望我們不要否定自己,我們不足的,祂要來賜予。我們在任何一個當下的決定或行為,都可以選擇學習更像祂,以接受祂的培育和養成,使我們在遭遇拒絕和否定的時候,能夠做出適當的舉動來回應,練就我們能隨時為祂使用,為祂以適當的方法,做榮神益人的事。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1112

失落,不落空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出埃及記 2:11-15

摩西出生於希伯來家庭,被埃及法老王的女兒領養,在埃及皇室裡,幼年由奶媽帶大,在上帝巧妙的安排之下,摩西的希伯來生母在皇室裡成為他的奶媽,將他帶大。

摩西的生母是希伯來人,一言一行的舉止中,自然帶著希伯來的生活習慣和背景文化;摩西的生母也是敬畏上帝的人,無疑地,必然隨時思想上帝的意念,也對祂的應許帶著盼望。在養育摩西的那幾年,必定對他說明他出自以色列的身分,傳講上帝對先祖亞伯拉罕的應許。

摩西在埃及皇室裡長大,接受皇族的教育,不外乎騎馬、射箭、游泳。當時埃及是世界的強國,各方面都有相當的發展,在如此的環境和時代背景之下,摩西可能也學習了數學,包括三角函數、幾何學,還有建築、地理、歷史、醫藥、音樂,可能也學得了戰爭策略、法律…等等,又因當時貿易頻繁,在埃及聚集各地各方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也可能造就摩西在多種語言方面的學習。

摩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想去看看他的以色列弟兄。當時以色列人受苦待做勞苦的工作,被埃及人看管,他看見他的以色列弟兄受冤屈,被欺壓,為了保護他,而打死了埃及人。他以為他的弟兄一定明白上帝藉他的手搭救他們,然而他們卻不明白(使徒行傳 7:20-29)。第二天,他又去,看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試圖介入,卻發現他殺埃及人的事已經傳出去。法老聽見這事,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出走,逃往米甸地居住。

摩西的原生血緣來自以色列,卻在埃及人的環境成長、接受教育,心裡的身分認同始終存在衝突和矛盾。在四十歲的時候,他決定去看看自己的族人,接連兩天去看,出乎意料,他的族人並不了解,也不接受他。摩西決定接受自己原生家庭的身分之前,必須放棄皇室裡一切的富裕和方便。放棄皇室,來和身為奴隸的族人站在一起,是多麼大的決定!而在做出這麼大的決定之後,結果並不如預期,卻更加令人失落,左右皆失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逃離,居住異地。

摩西定意做出對的決定,決定犧牲相當大的好處;他選擇做對的事,卻得不到預期的結果。或許,我們也曾經經歷如此既尷尬又失落的雙重挫折,或許,這樣的經歷讓我們起了埋怨,覺得好像被上帝拋棄,但上帝並非坐視不管,上帝有掌權的能力,在我們認為超出預期,超出能掌握的情況,上帝的能力仍掌握著我們認為的失控。

摩西搭救自己族人的心意,是上帝的心意,但並非上帝的時間和方法。摩西在埃及地已經習得許多學問,但還不足以達到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奴役之地的成熟能力,上帝還要領他繼續學習新的課題。

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充足了,各方面都考量了,也確認上帝的心意,實際行動之後,反而摔得灰頭土臉,心中的懷疑和埋怨隨之而起,然而愛我們的上帝並非坐視不管,祂允許我們落入一敗塗地的景況,要讓我們練就更加成熟的人格,學習謙卑,學習明瞭:離了祂,我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 15:5)。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離了祂,勉強還能做一點,就勉強靠著這一點,勉強採取行動,但上帝真實的話語無法打折扣。祂要我們不孤單的行事,我們倚靠祂,要我們認識謙卑,學習堅毅,學習勝過挫折,也學習明瞭祂的最佳意念,在我們的意念之上。倚靠祂,我們能獲得更多,我們以為落空的,也能由祂意美好的心意來填補,使我們得到完完整整的滿足。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1016

隨時的幫助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出埃及記 2:1-10

這一章記載摩西的出生。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受逼迫,成為奴隸,法老王下令「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都要丟在河裡。」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藏了他三個月。男嬰日漸長大,哭聲更頻繁、更響亮,已經無法再藏,這女人就取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男嬰的姐姐在遠處觀察。

摩西出生的背景,以色列人身處異地,是外來者的身分,被逼迫,遭受不平等、不公義的處境,雖然環境如此艱困,但他的父母是信靠上帝的人。摩西的母親不能違背法老王的命令,也必須順服上帝,在兩相衝突之下,她必須以智慧做出適當的舉動。她為這孩子拿了蒲草箱,抹上防水的材料,將孩子放在裡頭,再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雖然她無法保護孩子免於惡法、免於河中惡獸的威脅,但她做了自己能做的防水保護,環境的惡劣是事實,但她不多加想像,而是憑著信心,將這孩子交託在她所信靠的上帝手中。摩西的姐姐站在遠方觀察,並不是因為母親的吩咐,而是出於對生命的關愛,對親人的愛護。

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身邊有許多使女,她看見蘆荻中有個箱子,就派一個婢女拿來,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憐憫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在一旁觀察的的姐姐上前去,問法老的女兒:我幫妳找一個希伯來婦人,為這孩子作奶媽,可不可以?法老的女兒同意她的建議,這孩子的姐姐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 法老的女兒要她幫忙奶養這孩子,給她工價。孩子長大了,這婦女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孩子就做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摩西的姐姐看到法老的女兒撿拾這個蒲草箱,分辨出法老女兒對孩子的憐憫疼惜,摩西的姐姐機靈反應,敢於上前提議,法老的女兒同意了,她就找來最適合這孩子的奶媽。這孩子的母親原本將孩子交出去,現在上帝將孩子交還給她,除了讓她親自乳養孩子,還得到酬勞,她不只能夠親自照顧孩子,還得到工價,此外,在信仰的生命也更加堅定,更加拉近與上帝之間親密的距離。

摩西的生平記載,多次出現神蹟,神蹟事件的幻妙的確使人驚艷,但這驚艷可能只流於瞬間的煙火,事件過了,也就遺忘了。如此動人的影響力如何能夠持續留下無窮的韻味和力道?在於注重我們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在一切不利的環境之下,摩西的母親信靠上帝的能力,摩西的姐姐對他的關愛不減,機警勇敢採取智慧的行動,做上帝喜悅的事。誰能想像得到摩西出生奴隸的身分,卻成為法老女兒領養的孩子,成為埃及皇室的成員之一?

反觀當今世代,我們所處的環境可能已經有了許多的自由和方便,但的確也有屬於這個世代的難題,我們常做的是什麼呢?在環境的限制之下,妥協?在資源缺乏的時候,埋怨?還是憑著信心信靠交託上帝,尋求祂的智慧,完成我們手中能做的之外,還相信祂能做的比我們能做的更多?

上帝適時適地的引導適合的人來到河邊,撿拾藏匿摩西的箱子,上帝也會適時適地的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 ( 詩篇 46:1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1003

祂值得信靠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出埃及記第 1 章

以色列家族因饑荒之年,也因約瑟先到了埃及,作了宰相,後繼舉家遷移,在埃及的歌珊安養 ( 創世記 47:1-6 )。來到埃及的,凡從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 ( 出埃及記 1:1-6 )。

過了一段時間,當時繼承王位的埃及法老,已經不認識約瑟,他見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人數逐漸增多,害怕以色列強過埃及,擔心日後若遇爭戰的事,就結合埃及的仇敵聯手攻擊。因此,讓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城,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以色列人越受到迫害,人數越是增加,埃及人仍然在一切的工上都非常嚴厲地待他們。

埃及法老第一步的策略成不了目的,於是變本加厲,要求接生婆在為希伯來婦人接生的時候,殺死男嬰。接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留下男孩的性命,上帝因此厚待接生婆。

出埃及記的第一章描述當時的時代背景,銜接故事前後的情節,同時也記載上帝預言的實現。創世記 15:13-16: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侍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地歸到你列祖那裡,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

在以色列人受苦待之前,上帝早已預言祂的計畫,這段預言包括幾項重點:

● 寄居 ● 服侍那地的人 ● 受苦待 ● 懲罰 ● 從那裡出來 ● 必回到迦南地 (應許之地)

從表面看來,上帝似乎在懲罰埃及人時才出現,但,實際上,上帝在一切的始末都與祂的子民同在,上帝要他們在任何事的每一階段都經歷祂,要他們知道在苦難中上帝仍掌權,祂是值得信靠的。

出埃及記的第二章記載一名希伯來男嬰的出生,他的名字叫摩西。除了耶穌之外,摩西長久以來已為世人留下深遠的影響,影響人們,無論是作領袖的人、作順服的人、作屬靈的人…等,都得著正面的益處。

摩西的品格在信心、禱告、謙卑、勇敢的表現,作了世人的榜樣:

●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希伯來書 11:24-26)

● 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希伯來書 11:27)

● 他因著信,就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希伯來書 11:28)

每在遭遇問題時,摩西總是藉著禱告,來到上帝面前,將每一次的決定擺在上帝的面前:

● 後有埃及大軍追趕,前有紅海阻擋去路,前後進退不得的時候,摩西在禱告裡尋求上帝。

● 在沙漠曠野,遭人民背離,以色列人想要推舉新的領袖帶領他們回到埃及-那受奴役之地,摩西在禱告裡尋求上帝。

居高位容易使人趾高氣昂,然而摩西在人面前所展現的,反而是謙卑的態度。

摩西敢到埃及法老面前,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展現過人的勇氣。這份勇敢,來自於他知道,敬畏上帝、信靠上帝是什麼樣的狀況。

上帝的話語都是祂所默示的 (提摩太後書 3:16 ),由祂親自啟示祂所揀選的僕人而記錄下來,使祂的每個孩子能藉著祂的話語、祂的吩咐,與祂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

你是不是曾經因為上帝的話語得到安慰和鼓勵?因為祂的故事得到啟發,因為願意信靠祂,堅持順服祂的吩咐,即便必須承受困難也願意去做?如果你曾經經歷這些,就是因著祂的呼召與祂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祂要藉著你嘗著祂的恩典與恩惠,使你祝福滿溢,還要藉著你傳遞滿溢的祝福給周圍的人。今天,你是不是仍願意繼續這樣的堅持?是不是願意和摩西一樣,信靠上帝、向上帝禱告、在上帝面前與在人之前都謙卑?是不是能夠知道敬畏上帝、信靠上帝是什麼樣的狀況,而為主勇敢?

如果你還不曾經歷過上帝的恩慈滋味,是不是願意從今天開始,試試嘗主恩的滋味?摩西並非出生就帶著信心、謙卑、勇敢、禱告的心,而是在一生與上帝同行的路上得到陶造塑形。摩西的一生,活了120歲,40年在埃及 (當時的強國) 皇室裡學著了些什麼、40年在曠野活得一無是處、40年在上帝面前全然奉獻,編織成他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成為世人之中的佳話。在希伯來書裡更是記載與上帝同行得勝的榮耀:

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 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希伯來書 11:33-34 )

摩西的上帝,也是今日我們信靠的上帝,上帝藉著耶穌、摩西、保羅傳遞給我們的教導是一致的,祂昨日今日不改變,未來一樣可靠。雖然我們的環境與摩西當時的時代背景稍有不同,但祂的能力不減,祂的慈愛環繞,祂與我們同在,我們能夠在祂的話語裡、在向祂傾心吐意的禱告裡,與祂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編織出周圍的人知曉的佳話。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827

饒恕、醫治、祝福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 49-50 章

雅各在臨終之前,聚集他的兒子們,按著他們各人的福分為他們祝福,又吩咐他們要將他和先祖葬在一起,就是那塊亞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以撒和他妻子利百加,雅各自己的妻子利亞所葬之地。吩咐完就氣絕,歸到列祖那裡去了。

約瑟伏在他父親的面上哀哭,吩咐伺候他的醫生用香料薰他父親。埃及人也為他哀弔七十天。時間過了,約瑟向法老請求,依父親的囑咐將他葬在迦南地,法老同意,約瑟就去給他的父親下葬。與他一同前去的,有法老的臣僕和法老家中的長老,以及埃及國的長老,還有約瑟的全家和他的弟兄們、他父親的眷屬,只有他們的婦人孩子和羊群牛群都留在歌珊地,另外還有車輛馬兵和一同前去,同行的人很多。他們到了約旦河外,就在那裡為他父親哀哭了七天。迦南的居民看見了,以為是埃及人的喪禮。約瑟一行人給雅各下葬之後,就回到埃及去。

法老和他身邊的人與約瑟相當友好,埃及的百姓相當敬重約瑟,因此全國上下哀弔約瑟的父親,待約瑟的父親如埃及的皇室貴族一般禮遇敬重,甚至遠道前往異地行葬禮,引起當地迦南居民矚目,以為是埃及人的葬禮。

約瑟的父親死了之後,哥哥們相當擔心,約瑟有了機會記仇報復,就派人傳話給約瑟,以父親的吩咐為理由,要求約瑟饒恕原諒他們,約瑟聽見就哭了。他的哥哥們又來俯伏在他面前,說願意成為他的奴僕。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創世記 50:19-21 )

原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諒必須拋下原本曾經的虧待、心裡受過的傷害,曾經歷的剝奪感、失落感、驚慌、惶恐,拋棄心裡那塊曾經被黑暗佔據的地方,原諒不只是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需要相當赤裸的面對自己深心內處。原諒也是接受上帝的醫治,心裡曾經被黑暗佔據的地方原本不屬於我們心裡面,上帝帶來的醫治是藉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來醫治我們。原諒和饒恕的第一步是先與上帝修復關係。約瑟曾經受的傷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無法忽略,上帝賜給他的恩典,使他心裡滿足、倍加感恩,是更加的甘甜。約瑟選擇上帝,而不是擁抱自己的傷口自義自憐,甚至約瑟選擇上帝的慈愛,也愛那些曾經傷害他的人,照顧安養他們的生活。

約瑟和他父親的眷屬都住在埃及。約瑟在埃及地生活平順,含飴弄孫,享長壽。在臨終前,約瑟讓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要把他的骸骨帶回到應許之地。約瑟死的時候,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裡,停在埃及。

約瑟活了一百一十歲,自從十七歲被賣到埃及,他的一生有九十三個年頭在埃及度過,其中許多年過著高官的生活,即便全天下生活在缺乏困窘之下,他仍然餘裕,能管理天下,使多人活命,也為埃及法老召聚財富。但約瑟並不因埃及的榮華富貴和高位而改變自己對自己的身分認定,他要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要把他的骸骨帶回到應許之地,他認定上帝是他一生的掌權者,他是上帝的子民,上帝是他一生的祝福,他的言行與他對上帝的信一致,是堅定至死仍緊握不放的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 這句話我們並不陌生,然而,如果那些讓我們心裡受傷的人,是愛上帝的人,他們前來修復關係的時候,我們也願意認定這句話,願意知道上帝也愛他們、祝福他們嗎?我們願意像約瑟一樣,願意在乎他們、給他們好處嗎?上帝愛我們,每一個祂國度裡的子民都是祂所揀選的,祂的國是平安喜樂的國,祂願意我們每一個人享受其中,也樂於與人分享。饒恕別人是一項挑戰,原諒自己也不見的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多難,首先讓自己的心明白,祂已經饒恕原諒我們,祂要藉著我們對祂的信,賜下祝福,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祂的愛與祝福仍不斷絕。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803

祂以恩典餵養我們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 48 章

約瑟聽說父親病了,就帶著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去探望父親。雅各看見約瑟來了,勉強在床上坐起來,對著約瑟再次數算上帝的恩典。他說全能的上帝曾經向他顯現,賜福他,應許他生養眾多,應許他得產業。雅各又對約瑟說,他將約瑟在埃及地所生的以法蓮和瑪拿西這兩個兒子視如己出,他要認領這兩個兒子,他們可以歸於他們弟兄的名下得產業。約瑟聽見,自己就俯伏下拜,又拉著兩個兒子,讓次子以法蓮對著雅各的左手;長子瑪拿西對著雅各的右手。當時一般認為右手代表著厚愛、權能,約瑟原以為上帝的心意和父親的意圖都是要頭生的瑪拿西得到長子的祝福。

以色列 (雅各;創世記 32:27-28 ) 卻將雙手交叉過來,右手按在以法蓮的頭上,左手按在瑪拿西的頭上,約瑟看見,便提起他父親的手,要將他的手從以法蓮的頭上挪到瑪拿西的頭上,他提醒父親雅各,瑪拿西才是長子,但雅各不願意將手再一次交換過來,說:「我知道,我兒,我知道。他也必成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將來比他還大,他兄弟的後裔要成為多族。」 雅各給他們祝福,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之上。其實在創世記的記載裡,長子被取代的例子並不罕見,例如:塞特與該隱、雅弗與閃、以撒和以實瑪利、雅各和以掃。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之上可能也是上帝的心意。

以色列 (雅各) 又對約瑟說:「我要死了,但上帝必與你們同在,領你們回到你們列祖之地。並且我從前用弓用刀從亞摩利人手下奪的那塊地,我都賜給你,使你比眾弟兄多得一份。」(創世記 48:22 ) 雅各讓約瑟得到雙倍的祝福,在十二支派的產業中多得一份,因這緣故,以法蓮和瑪拿西各自承襲一份迦南地的產業,這就是為什麼聖經上提到以色列支派,有時候不見約瑟的名,而是提到以法蓮和瑪拿西的原因。

雅各到自己的生命結束之前,心裡仍然懷念愛妻拉結,拉結的死讓他十分哀痛,至此仍無法忘懷,他說:拉結死在我眼前,在迦南地的路上,離以法他還有一段路程,我就把她葬在以法他的路上 (創世記 48:7 )。他對拉結的愛情付出許多心甘情願的代價,即便是不對等的代價也歡欣快樂 (創世記 29:20 ),可謂是「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雅歌 8:7 )」

雅各在上帝面前祝福約瑟的時候,稱上帝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 (創世記 48:15-16 )」雅各總結一生經歷,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以牧養和救贖作為結語。雅各曾經憑年少的血氣活著,欺騙詐取,曾經無路可走,卻因為遇見上帝而得到嶄新的盼望,他的生命在環境的熬煉中經歷上帝,上帝以恩典餵養他,轉變他的性格,不再靠血氣活著,而是成為以信心倚靠上帝的人。

上帝的全能並不被限制,祂能夠翻轉,祂不只牧養、救贖,祂還能夠將下在監獄裡為奴的約瑟轉變成強國的高官,祂能夠使約瑟在高官的位置管理得當,不只在饑荒之年救了千千萬萬的人命,也救了自己的家人,救了原本意圖陷害自己的哥哥們,還將家人安置在埃及地上最好的那塊土地上。

我們離一生的總結可能還很久,可能也很少想過:在一生末了的時候將會如何總結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或許我們經常陷入如何善加管理今天而苦惱,而看不見也想像不到未來生命終了的這一天,但我們這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只有一次,我們可以利用每一天,堆疊成選擇親近上帝的美好記憶,在最後一天,回憶起來,將會是獻給上帝最美的禮物。上帝的權柄、翻轉的能力,讓自己的愛子降生在這世上,原為無罪,卻為我們的罪償了代價,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翻轉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使我們不再與上帝隔絕,使我們得著新生,使我們得著力量,為祂的榮美活出相稱的生命。我們的新生是祂的能力與榮耀,祂配得我們這一生一步一履倚靠祂。祂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不致缺乏,我們的一生一世有恩惠、慈愛相隨,我們要投靠祂,一生蒙祂祝福( 詩篇 23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727

祝福的源頭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47:13-31

埃及地和迦南地仍然持續饑荒,埃及地和迦南地的百姓為了買糧食花盡金錢,百姓們來到約瑟面前,向他祈求糧食。百姓們沒有糧食可吃,也沒有穀物飼養牲畜,於是,約瑟讓他們拿牲畜交換糧食,那一年百姓因為以牲畜與約瑟交換糧食,而度過荒年。次年,他們又來見約瑟,說他們的金錢、牲畜都用盡了,現在除了身體和田地之外,一無所剩。百姓們要求約瑟以糧食購買他們和他們的地,又要求約瑟給他們種子,使他們得以存活,土地也不至於荒涼。

於是,約瑟為法老買了埃及所有的地。埃及人因饑荒所迫,各人都賣了自己的田地,那地就都歸給了法老,只有祭司的地,約瑟沒有買,因為祭司從法老得常俸,他們吃法老所給的常俸。約瑟將種子給了埃及百姓,對他們說,要把五分之一納給法老,另外的四分可以供他們做耕作的種子和他們的食物。他們說:「你救了我們的性命!但願我們在我主眼前蒙恩,我們就做法老的僕人。」於是約瑟為埃及地定下常例,直到今日,法老必得五分之一,唯獨祭司的地不歸法老 ( 創世記47:25-26 )。

此時,以色列人住在約瑟為他們安置的歌珊地,置了產業,並且生育甚多。以色列 ( 雅各;創世記 32:27-28 ) 生命將盡時,把他的兒子約瑟叫來,要約瑟向他起誓,不要將他葬在埃及,要將他帶出埃及,葬在先父們所葬的地方。約瑟應答遵命,就向他起了誓,於是以色列在床頭上敬拜上帝。

雅各曾經在逃命的路上,一度以為自己的末路已盡,無路可走,只剩死路一條。但當時上帝親自向他顯現,祝福應許他必得後裔繁多 ( 創世記 28:10-17 ),如今回顧一生,他不只活下來,也得到上帝應許的祝福。以色列來到埃及的時候已經一百三十歲 (創世記 47:9 ),他在多有險峻的生命路上,處處適逢上帝的恩典,一路經歷上帝,還娶得心愛的妻子拉結,與心愛的妻子拉結所生的兒子約瑟享受十七年的天倫之樂。以為永遠失去愛子約瑟的時候,卻在老年與約瑟重逢,還見了約瑟的兒子,又在埃及地安享十七年 ( 創世記 47:28 ),一家團聚,安置產業,安養後裔。甚至,在饑荒之年,天下百姓以財物牲畜換購糧食到一無所有的地步,還為了換購食物願意賣身為奴的時候,上帝使以色列和他的後裔安置在全國最好的地上 ( 創世記 47:6 ),昌盛繁裔。

在地上的日子除了疲累艱辛之外,確實還有美善存在,漂亮的山光湖景,海岸風光,餐桌上的美食,親朋好友之間的談笑,甚至旁人貼心溫暖的小舉動,這些都是生命路上的美好。除此之外,還有愛我們的上帝時時刻刻以恩典包圍我們,你是不是也時常想起曾經經歷上帝的時刻?就像雅各逃命的路上遇見上帝那樣絕處逢生,當時自己生命的下一步已成了問題,怎想像得到娶妻生子繁衍下一代的生命?但最終的結果確實因上帝恩典開路而勝過阻擋;或者,像是雅各被安置在最好的土地上,當周圍的人與環境上的挑戰相抗衡時,自己因信靠上帝而得到祝福,被上帝完美的保護著。地上一切的美好都有同一個祝福的源頭,向祝福源頭支取力量的人,就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 詩篇 1:2-3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716

信靠祂,無論在迦南地或在埃及地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46:28-47:12

雅各既然已經決定舉家遷移到埃及去見約瑟,就派猶大先去請約瑟派人引路,前往歌珊,他們抵達之後,約瑟驅車前往,迎接他的父親雅各(以色列,創世記 32:27-28 ),約瑟見到父親,就伏在父親的頸項上哭了許久。雅各對約瑟說:「我既得見你的面,知道你還在,就是死我也甘心。」(創世記 46:31 )

約瑟將自己的家人帶到埃及,理當向埃及的法老王介紹家人,也為了迴避私相授受照顧自己家人的緣故,奉養家人的土地必須由法老親自授予。因此,約瑟從弟兄中挑出五個人,教導他們在法老面前談話得體,帶他們去見法老。

約瑟對法老說:「我的父親和我的弟兄帶著羊群牛群,並一切所有的,從迦南地來了,如今在歌珊地。」他的弟兄們照著約瑟告訴他們的,向法老說話,又對法老說:「迦南地的饑荒甚大,僕人的羊群沒有草吃,所以我們來到這地寄居。現在求你容僕人住在歌珊地。」法老對約瑟說:「你父親和你弟兄到你這裡來了,埃及地都在你面前,只管叫你父親和你弟兄住在國中最好的地,他們可以住在歌珊地。你若知道他們中間有什麼能人,就派他們看管我的牲畜。」(創世記 47:1-6 ) 法老對約瑟家人的態度尊重且友好(創世記 45:16),不僅讓他們住在埃及最好的地,還願意任用他們畜牧的能力,為他看管牲畜。

最後,約瑟領他父親雅各到法老面前,雅各給法老祝福。法老問雅各的年紀,雅各對法老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創世記 47:9 )雅各又給法老祝福之後就出去了。約瑟遵著法老的命令,把埃及最好的地給他父親和弟兄居住,作為產業。約瑟用糧食奉養他父親和他弟兄,並全家的眷屬。

歌珊土地肥沃,使以色列一家在荒年之後能夠在這裡耕作畜牧,也因為歌珊的地理位置,和埃及人厭惡牧羊人的緣故,他們能與埃及人分別出來,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自給自足,生養眾多,能養足激增的人口,顯然是上帝為接下來的故事埋了伏筆。

雅各形容自己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他年少時欺騙搶奪長子的位份,引來殺身之禍,逃到舅舅拉班家裡,得到的是被欺騙和勞役之苦,他的兒子們,因為罪的緣故,不斷為他惹來愁煩。然而,在雅各的生命裡,上帝好幾次即時向他顯現,指引方向,帶出生命的盼望,如果少了上帝,他的一生真的只剩愁苦勞煩。

雅各決定舉家前來埃及見約瑟之前,他和他的兒子們因為罪的結果相互責備。因為示劍的殺戮,因為長子魯本與他的妾之間不倫,因為父子兄弟之間的偏愛嫉妒和痛失愛子,在饑荒之年仍然彼此僵持。但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上帝為他們安排約瑟先來到埃及,使他們在荒年不得不到埃及買糧,才得到活命的出口,使他們全家在不容易的荒年得以存活下來,更使弟兄之間的關係得到饒恕與原諒。

家人之間的關係應當是親密的,上帝為我們設立家庭的目的是讓我們生活在愛裡,也能夠得到庇護,有歡樂可以彼此分享,有愁苦可以彼此分擔解憂,得到安慰,但是我們經歷的實際的情況卻比如此三言兩語複雜得多。在這世上有罪的纏累攪擾,有私心欲望,家庭之間的關係處理起來,反而更是不容易,即便約瑟的聰明和情感能勝任強國高官的位置,在面對自己的家庭關係時,仍然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必須躲起來私下哭泣;揭露自己的身分時,在弟兄面前哭泣;在久違的父親面前,趴在他的肩上哭了好久。面對無法控制的情緒,約瑟選擇釋放情緒,而不是受情緒控制,最後他仍然將家人帶到身邊奉養,尋求正規的管道將家人安置在肥沃的土地上。

面對因為罪產生的關係,如果我們是被誤解、受害的一方,我們是否能夠放下心中的芥蒂,為尋求眾人之間的和平和好處而完全地原諒嗎?原諒是相當不容易的功課,我們在原諒之前可能經歷與上帝之間許多的對話和精彩的故事,最終我們知道,能夠原諒不是靠自己,而是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原諒了我們。

無論上帝安排我們在家庭裡的角色是什麼,或是走向什麼樣的景況,是進入新階段?是走上拮据的地步?是必須為無預警的事件擔負起責任?上帝都在我們的身邊陪伴,無論在迦南地或是在埃及地,我們都能夠信靠上帝,信靠祂的信實,信靠祂的恩典無所不在,信靠祂不離開也不撇棄。在約瑟的故事裡,上帝的恩典一再發生,持續祝福,讓他在面臨盡頭的時候,盼望一步又一步的加深,這位祝福的上帝也是我們今天信靠的上帝,無論我們眼前走的路途平直或崎嶇,上帝都在我們舉步之前為我們鋪設恩典之路。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629

心裡敬拜的那一塊地方,由祂創造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46:1-27

約瑟的哥哥們從埃及回到家裡,對他們的父親雅各說,約瑟還活著,而且在埃及作了宰相,約瑟準備了車輛,要父親舉家遷徙到埃及去。雅各原本不信,看見兒子們帶回來的美物和車輛,決定姑且一試。

雅各(以色列,創世記 32:27-28 )「舉家遷徙到埃及去」不是一項輕易的決定,他必須決定離開父親、祖父(以撒和亞伯拉罕)的家,舉家前往陌生的國家居住。因此,雅各來到別是巴,來到上帝面前獻祭。別是巴對雅各的家族而言,是相當富意義的地方,以撒和亞伯拉罕都曾經在別是巴經歷上帝,雅各在逃離哥哥以掃追殺的時候,也在別是巴遇見上帝(創世記第 21222628 章)。

這一回,在別是巴,夜間,上帝親自與雅各說話,指引雅各往埃及去,安慰他不要害怕,應許他在那裡成為大族,應許他一路上同行的保護,也應許將會再回到迦南地來,更應許他遇見約瑟,約瑟會在他臨終的時候,陪伴一旁。雅各就從別是巴起行,將兒子們和兒媳孫子們一同帶到埃及。第 8-27 節記載,雅各家來到埃及的,除了他兒婦之外,凡從他所生的,包括約瑟在埃及生的兩個兒子,共有七十人。雅各帶了七十名兒孫來到埃及地,上帝實現應許,賜福給他們全家,使以色列成為大族(出埃及記 1:9 ),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除了婦人孩子,約有六十萬男人(出埃及記 12:37)。

這是上帝的計畫,是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約定,是讓每一個上帝所愛,也愛上帝的人,共同看見上帝的大能,看見上帝的心意總在我們的心意之上,即便以色列在埃及地被苦待,成為奴隸,也是上帝的計畫之一 (創世記 15:13出埃及記 12:40-42 ),上帝的安排不是要我們受苦,而是要我們知道祂的美意,是要我們嘗著祝福的滋味。

在一生之中,我們總會遇見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選擇在哪一個學校讀書、選擇攻讀哪一個科系學位?在哪一個地點、哪一個城市讀書?要不要出國?選擇和哪一個人結婚?選擇要不要搬家?在這些決定之前,必定有許多不安和猶豫,而身為上帝的孩子,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來到上帝面前,來到萬物的創造掌權者面前,向祂禱告,向祂尋求安慰和指引,我們可以在領受安慰和指引之後,持著穩妥的信心,不耽擱地繼續向前行,但在繼續向前的路上,並不是因此就少了挫折和苦難,在任何景況當中,祂與我們同在,祂與我們同行,祂應許祂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箴言10:22 ),我們將經歷也看見祂的大能和美意,我們的心裡會有一塊「別是巴」的地方,是經歷祂、敬拜祂的地方,我們的世世代代也將繼續傳揚祂的美名。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620

祂的祝福是滿溢的祝福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45章

約瑟看著聽著猶大的解釋,甚至希望能代替便雅憫留在埃及地為奴,約瑟的情緒高漲到潰堤的邊緣,吩咐身邊的人離開,情不自禁放聲大哭,連不在同一室的人都聽見了。約瑟對他的弟兄們揭露,他就是當年被賣到埃及的約瑟,他的弟兄們一聽全驚訝得說不出話。約瑟又對他們說不要懊悔,是上帝為要保全生命的緣故,在他弟兄們來到埃及之前,讓約瑟先來,他說:「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上帝。祂又使我如法老的父,做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創世記 45:6-8)」

約瑟要他們快快把父親帶來,也要舉家遷來,他打算在歌珊地就近奉養父親、照顧家人。約瑟自少年時看見哥哥們在家裡相處的樣子,他了解他的家人,還特地叮嚀吩咐他們不要在路上起紛爭(創世記 45:24 ),出於愛的緣故,對於家人的短處,不加以責備,而是以原諒和叮嚀來對待。約瑟的弟兄們回到家裡,將一切告訴了父親,父親以色列(雅各;創世記 32:27-28 )原本不相信約瑟還活著,他們將約瑟交代的話告訴父親之後,父親又看見約瑟派來的車輛和美物才相信,願意啟程去見他。

約瑟當年的夢現在已經成真,但並非如哥哥們所想像的那般,兄弟們向約瑟俯伏下拜,並非受到威權管轄或是強權壓迫,而是上帝讓他在現在的位置上照顧和保護家人,甚至不只是家人,還有埃及全地的人,以及天下每一個前來買糧食的人。

約瑟對於哥哥們當年所犯的罪,沒有迴避,沒有使用言語美化包裝,也沒有嚴厲指責,更沒有利用高位的權柄責罰他們。約瑟直直地道出事實,也明明白白的陳述上帝的美意,上帝拯救保全了生命。上帝帶領約瑟走上埃及宰相的路,這過程讓約瑟內心產生不少煎熬,其中卻是帶著極大的用意,上帝保全雅各一家的生命,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是將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源頭,上帝持守亞伯拉罕之約的承諾,使亞伯拉罕作多國的父(創世記 17:1-8),甚至鋪陳四百年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跨紅海出埃及史詩般壯大的事蹟。

人與人相處的任何一段關係都會產生摩擦碰撞,因為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帶著罪。刻薄的話雖短,輕蔑的舉動雖小,這些都輕忽不得,因為產生的傷害是很大的,這些心裡的傷害甚至可能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然而原諒的恩慈能夠勝過罪的轄制,我們能夠原諒,不是出於我們自己,是因為耶穌走上十字架的煎熬,成為我們的贖罪祭,使我們在父的面前得饒恕,與天上的父和好,讓我們負容易的軛,擔輕省的擔子(馬太福音 11:25-30)。耶穌基督幫助我們,將我們自己的心思從狹隘的綑綁裡釋放出來,使我們得見光,使我們在真理的自由之中徜徉,使我們得祝福,也將祝福散播給周遭的人,甚至不只如此,也還能夠祝福得罪我們的人、祝福敵人。祂所賜的祝福滿溢,超出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