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5

白白賞賜的無限恩典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9:12-38

兩個天使到所多瑪察看,羅得接待他們,所多瑪城裡罪惡滿盈,他們警告羅得,耶和華上帝差派他們來毀滅所多瑪城,在滅城之前,趕緊帶著家人離開。羅得就去告訴女婿們,他的女婿們卻以為這是開玩笑的話,並不當真。

羅得選擇住在罪惡的城市,即便他心裡、靈裡,時常與所多瑪城裡的罪惡相抗衡,但這城的敗壞已經影響了羅得和他的家人。當今的我們似乎也面臨相似的情況,我們生活的環境,到處高舉罪惡的價值觀,過度倡議個人自由。上帝所吩咐我們的,被視為老古板的傳統限制。在這樣普遍的觀念中,我們如何活出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同時能夠接近不認識上帝的人,讓他們願意接受上帝的話?我們如何能夠分辨世界的價值觀,已逐漸侵蝕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是否能夠選擇不讓世界竊取上帝保留在我們裡面的美好?

我們身處世界,卻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 17:14-19),我們不應當去迎合世界高舉的價值。因著耶穌基督,在聖靈所賜的能力裡,我們有能力將上帝愛眾人的心讓更多人看見;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在我們所做的決定之間,就能夠看見。

天亮的時候,天使催逼羅得,「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但羅得遲遲不走。這兩個天使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出來以後,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羅得向他們要求不要逃到山上去,而是逃到鄰近的一座小城,天使答應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做什麼。」

羅得心裡沒有躲避災難的急迫感,天使拉著他與他的家人逃走,甚至同意羅得選擇的目的地,天使還對他說,他沒有逃走之前,他們不能毀滅所多瑪城。這是多大的恩典啊!

羅得到了那座小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那時,耶和華上帝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還有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之前他站在耶和華面前為這城祈求的地方。他向所多瑪和蛾摩拉以及平原的全地觀看,驚訝地看見那地方煙氣上騰,像燒窯一般。上帝記念亞伯拉罕,在毀滅所多瑪城之前,就將羅得從滅城的災難之中,拯救出來。

羅得與亞伯拉罕分離的時候,他不只選擇了前去的地區位置,也選擇了追求生命的方向。他容忍罪惡的環境,得到的結果是滋養出恐懼、羞愧、不安全感、悲苦的生命,內心及靈裡的狀態已經被世界消磨到相當鈍拙的程度,即便災難就在眼前,也無法感知,甚至影響了下一代。羅得的女兒以世界的方法,滿足自己想要生孩子的渴望。

上帝將羅得看為義人(彼得後書 2:6-9),單單是因為祂的恩典,羅得的行為並不能讓他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上帝讓他成為義,是因為祂完全深知祂所創造的,祂有完全的能力成就救贖。

曾經我們可能也和羅得一樣,懊悔生命一事無成,但上帝仍然救贖我們,這是出於祂無限的恩典。祂的恩惠無限,祂願意與我們分享生命之道,祂已經來親近我們,與我們做朋友(約翰福音 15:14-15),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的面前,領受這白白賞賜,無法憑靠行為贏取的無限恩典。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1

罪與義兩端之間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8:20-19:11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看見三個人在對面站著,就跑去迎接,設宴款待。之後,三人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上帝要下去所多瑪和蛾摩拉察看他們甚重的罪惡,其中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

亞伯拉罕知道上帝不會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不會讓義人與惡人受同樣的刑罰,他向上帝求情,如果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上帝答應了,亞伯拉罕繼續求情,好似任性的討價還價一般,從五十、四十五、四十、三十、二十、十個,一直遞減籌碼,上帝都答應了,祂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擔心生活在所多瑪城的侄子羅得,而為整座城的存亡向上帝求情。上帝並沒有責備亞伯拉罕的發問,反而是耐心聽完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接受他的請求。

亞伯拉罕並不了解所多瑪城罪惡沉淪的程度,可能連十個義人都沒有,他依照自己能想像得到的假設,為心裡掛念的侄子向上帝求情,出於信心,祈求上帝做出公平公義的判斷。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表露出他內心的擔憂,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上帝的公平公義,他將不了解的部分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親自判斷。

有時候,瞬間的變化直逼我們與環境面對面,心裡最容易浮現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呼喊「為什麼?」的語意似乎隱藏著被虧待的怨語。從心裡真誠發出的問題,上帝並不責備,這樣的問題反而可以成為更進一步認識上帝、探索上帝的開始。上帝不會被我們問倒,上帝會安撫人心,祂會為我們理清雜如亂麻的思緒,帶領我們學習祂的智慧,將我們缺乏的賞賜給我們。

晚上,那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邀請他們到家裡休息,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他們說:「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羅得切切地邀請他們,他們才進到他屋裡。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還沒休息的時候,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要求羅得把這兩個天使帶出來,任憑他們行罪惡的事。

羅得出來,把門關上,要求他們不要做這樣的惡事,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提出來做為交換的條件。他們不接受,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於是那兩個天使伸出手來,將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並且讓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摸來摸去,尋不著房門。

羅得生活在這座罪惡滿盈的城市,內心經常存在「罪」與「義」兩端的拉扯,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向罪妥協的決定,就像為了保護家裡接待的貴客,而交出自己的兩個女兒任憑暴民所為的不智之舉。

羅得在惡劣環境中,常有是非兩極的內心交戰,時有做出不恰當的決定,而在新約的記載 (彼得後書 2:6-9),我們可以看見,上帝仍將他看為義人,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恩典與恩惠。

當今世界的價值觀很容易讓我們混淆黑白是非,可能我們無意間已經向罪惡妥協了自己堅持的價值觀,讓自己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不自知。我們的渾然無知、毫無察覺並不能讓我們脫罪,在「罪」與「義」的中間,我們有耶穌基督作為中保,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能得到饒恕赦免,才能來到天父面前領受祂的恩典與恩惠。祂的恩惠浩大,祂不願意失去祂所摯愛的。如果祂的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了路,祂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馬太福音 18:12-14)?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11

放棄暫時的享樂,選擇永久永恆的福樂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4:17-24

亞伯蘭為了拯救侄子,無計得失,勇於做對的事,最終,因上帝的緣故,亞伯蘭贏得勝利,將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都奪回來。

亞伯蘭擊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迎接他,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

撒冷王麥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賜福於亞伯蘭!至高的上帝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撒冷」(Salem)是平安的意思,撒冷王麥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蘭,這場景彷彿是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希伯來書 4:14),是我們生命的糧(約翰福音 6:35),以血為我們立約,使眾人的罪得赦免(馬太福音 26:28)。撒冷王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亞伯蘭滿心恭敬感恩,將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獻給他。

所多瑪王釀起這場戰役,戰敗逃亡,亞伯蘭擊敗敵軍基大老瑪之後,卻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亞伯蘭戰勝奪得的所有一切自然歸他,但亞伯蘭放棄一切的戰利品,免得所多瑪王有機會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亞伯蘭只留下僕人所吃的,讓同盟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拿取應得的份。亞伯蘭不為自己的私利拿取好處,不給惡者留藉口。

亞伯蘭再度做出「棄權」的選擇。在與羅得分離的時候,他放棄首先選擇的權利,讓羅得先選擇他想要的。在戰勝的時候,他拯救侄兒羅得的目的已達成,亞伯蘭知道再多的財物、名聲,如果不是由上帝而來的,不可能成為祝福,反而可能成為負擔。他的生命經歷過上帝的恩典,從經歷上帝的過程中,逐漸養成成熟的信心,他能夠分辨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他明確、肯定的選擇可以做的事情,放棄不能做的事,為的是順服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他放棄暫時的享樂,選擇永久永恆的福樂,這是成熟信心的表現,也是因為親近上帝所得來的福份。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05

成為上帝的精實忠良僕人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14:1-16

當時所多瑪王、蛾摩拉王和其他三王已經侍奉以攔王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到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起來與他們戰爭,四王和五王交戰。

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篷,直到所多瑪。創世記 13:11-12)

五王陣營戰事不利,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

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亞伯蘭。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率領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士革左邊的何把,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

一個人所做的決定,有其延伸的結果,也可以看出這人的品格。羅得的決定,讓他生活在暴力擄掠的環境,導致被擄去的結果。亞伯蘭的決定,使人看見他的品格。

雖然亞伯蘭有權利責備羅得做出的決定導致今日應得的後果,或者放任羅得自食惡果,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是帶著慈悲的心腸,搭救自己的侄子。

亞伯蘭的財物眾多,因為需要照顧龐大的牲畜財產,上帝已經幫亞伯蘭訓練出一群精實忠良的僕人,雖然出征攻打王,是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仍願意因著上帝的名,出去將侄子救贖回來,這是他對上帝的信心,也是他願意為上帝、為親人所做的。他發起的行動不是草率、慌亂無章的出征,而是規劃智慧且務實的策略,在夜間迅速出擊,分隊包圍,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

上帝總是信實的,祂實現賜給亞伯蘭的應許(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世記 12:2),在這場戰爭之後,許多的王已經知道亞伯蘭的名,也知道他的上帝使他得勝。

在日常生活中,上帝是不是已經將我們訓練成精實忠良的僕人?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夠有智慧地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或有能力向別人伸出援手?

在日常生活中親近上帝,認識上帝,盡力且忠心的管理祂所給的一切恩賜,包括財物、才能、愛護照顧他人的心…等等,盡力為上帝的名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大小事,在這之中,我們就接受了上帝的訓練,讓祂的能力運行在我們裡面,我們將會日漸長成祂所喜悅的精良僕人。有時可能危機臨到,卻能臨危不亂,還有能力勝過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