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419

祂總能開一條出路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 37章

約瑟十七歲與哥哥們一起牧羊。約瑟看見哥哥們做了不好的事,就回報給父親。雅各的十二個兒子當中,最愛的是約瑟,約瑟是他老年的時候生的,也是所愛的妻子拉結所生的,他給約瑟做一件彩衣。哥哥們看見他們的父親偏愛約瑟,就很他。

約瑟做了一個夢,告訴哥哥們:「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他的哥哥們回答說:「難道你真要做我們的王嗎?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他們因為他的夢和他說的話更加恨他。

後來他又做了一夢,也告訴哥哥們:「我又做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我下拜。」約瑟將這個夢告訴他父親和他哥哥們,他父親就責備他說:「你做的這是什麼夢!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果然要來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嗎?」他哥哥們都嫉妒他,他父親卻把這話放在心上。

有一回哥哥們到示劍去放他們父親的羊,雅各讓約瑟去看看他的哥哥們平不平安。約瑟在示劍找不到哥哥們,聽見有人對他說哥哥們往多坍去了,約瑟就去追趕他哥哥們,在多坍遇見他們。雅各的兒子們曾經在示劍用計殺害當地領袖和領袖的兒子,還有那地所有的男丁,擄掠財物、孩子、婦女 (創世記 34),雅各擔心兒子們在那裡牧羊的安全,吩咐約瑟去看看情況,約瑟走了非常遙遠的路途,在示劍沒有找到哥哥們,他並不因此就回來報告父親,反而繼續走更遠的路,實際找到哥哥們,與他們會合。

約瑟的哥哥們看見他前來的身影,就商議要害他,彼此說:「你看,那做夢的來了。來吧,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魯本聽了,反對他們,說:「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野地的坑裡,不可下手害他。」魯本甚至打算想辦法搭救約瑟,將他帶回去給他們的父親。約瑟到了他哥哥們那裡,他們就剝了他的外衣,就是他們的父親給約瑟做的那件彩衣,再把他丟在坑裡。那坑是空的,裡頭沒有水。

他們吃飯的時候,商討如何處理約瑟。他們抬頭看,看見一夥米甸的以實瑪利人經過,用駱駝馱著香料、乳香、沒藥,要帶到埃及去。猶大提議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什麼益處呢?我們不如將他賣給以實瑪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眾弟兄就聽從了他。哥哥們就把約瑟從坑裡拉上來,講定二十舍客勒銀子,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帶到埃及,把他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

趁著他們吃飯商討的時候,魯本回到坑邊,打算救出約瑟,卻沒看見他在坑裡,非常慌張,他回到兄弟們那裡,對他們說,約瑟不見了,該怎麼辦才好?他們宰了一隻公山羊,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派人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裡,說:「我們撿了這個,請認一認是你兒子的外衣不是?」雅各認得,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有惡獸把他吃了!約瑟被撕碎了!撕碎了!」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了多日。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

「對兒子的偏愛」所帶來的影響仍然延續在雅各的家族裡,雅各最愛的兒子約瑟,無法在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因為兄弟們嫉妒恨惡他,即便約瑟關愛哥哥們,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哥哥們對他的恨甚至高漲到想要殺他的程度。哥哥們將他丟在坑裡,他向哥哥們哀求,哥哥們的心依然冷漠不顧 (創世記 42:21-22)。但約瑟的故事,最後的結果卻不像哥哥們所預謀的,故事最後,約瑟在異國當了官,不僅如此還救了哥哥們的命,徹頭徹尾逆轉哥哥們的預謀,超出想像,如此看似不可能的結局,唯有上帝的能力在其中運行才足以達成。

你也處在環境的人事物極其不利的狀態嗎?即便付出百般真誠的好意也得不到接納嗎?上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凡事尋求祂,倚靠祂,呼求祂,在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唯有祂能夠成為我們的幫助,「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 10:13)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408

倚靠祂的信實,以善勝惡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35:16-36:43

雅各與哥哥以掃見面之後,沒有與哥哥同行,也沒有照著上帝吩咐的方向去,而是前往示劍買地,住了下來。住在異地,自己的女兒遭遇暴行,自己的兒子行兇報復,這時雅各悔改,帶著全家,清除因居住異地而被影響的偶像崇拜,重新回到上帝面前。雅各的家庭,仍然經歷苦難,有的是來自於人生必經的過程,有的是因為繼續容讓罪在這個家庭裡衍生。

雅各最愛的妻子拉結生產的時候,因難產而失去生命,雅各共有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哥的長子魯本與他的妾辟拉同寢,這是挑戰父親權柄的心態和行為,終究得到上帝的判斷 (創世記 49:3-4)。雅哥的父親以撒年紀老邁,日子滿足,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那裡,他兩個兒子以掃、雅各把他埋葬了。雅各和哥哥以掃鮮少相聚,經文裡不再提及兩人之間彼此的關係。創世記第36章紀錄以掃家族的族譜,以掃就是以東。在歷史的紀錄上,以東人向來與以色列人之間多有紛擾。

雅各經歷罪的存在,背負罪所帶來的結果,但他的生命的確也經歷了上帝的恩典,更是多次經歷上帝親自顯現。雅各走過困難的環境,抵抗極大的壓力,這些除了他本身的性格特質之外,更是上帝信實的保護他、供應他,適時的引導他走回正道,雅各再多的聰明也無法得到上帝的拯救,除非是上帝親自出手施恩給他。

在我們的日常中,也會和雅各一樣,有罪的試探,有生命必經的困難,上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上帝總不失腳,祂的信實和慈愛是我們一生的依靠,即便我們心裡有無法信實依靠祂的時候,寧可面對面與祂摔角,都好過背離祂。我們每一個人,無論長幼、地位,我們所做的決定總以某種方式影響著其他人,我們不應當自己認為力量不足,地位不高就順應環境,我們應當尋求上帝,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 12:21)。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318

祂的慈愛,長闊高深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34:1-35:15

雅各與哥哥以掃各自起程之後,雅各沒有往哥哥的方向去,也沒有往上帝指引的地方去,他往疏割去,帶著一家人在那裡住了下來。他的孩子在成長階段,需要同儕的陪伴,需要結交朋友。他的女兒底拿外出與當地女子見面時,被當地領袖的兒子示劍看見,就拉住她,玷辱她。示劍喜愛底拿,甜言蜜語地安慰她,隨後要求他的父親幫他娶底拿為妻。

雅各身居異地,當地的文化風俗與他的背景迥異,婦女的權益和意願在當時的社會不太受重視,然而上帝卻是看每一個人為寶貴。無論當時的社會文化如何,施加暴力絕對是錯誤的行為。示劍行暴之後,甜言蜜語地安慰底拿,隨後要求他的父親幫他娶妻,本是出於暴力和情慾的行為,卻要求嫁娶,這樣的婚姻並非上帝起初設立婚姻的本意。

雅各聽見這事,閉口不言,只等他的兒子們從田間回來,他的兒子們回來之前,示劍的父親已經前來商議,雅各的兒子們知道了這件事十分憤恨惱怒,就從田野回來。示劍的父親和他們商議雙方通婚,歡迎他們在當地居住,做買賣,置產業。至於締結婚姻的聘禮,無論多貴重,示劍的父親都願意接受。示劍的父親,當地的地方領袖,隻字不提兒子的暴行,僅僅百般依附兒子的要求,父親過度溺愛似乎也是成就示劍恣意行為的原因之一。

雅各的兒子們回答示劍父親的提議說,不能讓妹妹給沒有受割禮的人為妻,因此要求他們所有的男丁都受割禮,作為雙方協議通婚的條件。示劍和他的父親都歡喜同意,立刻辦了這事。但雅各的兒子們提出這項條件並非真心實際的協議,而是出於報復心態所用的詭計。到割禮的第三天,眾人正在疼痛的時候,雅各的兩個兒子,底拿的哥哥西緬和利未,各拿刀劍,趁著眾人不注意的時候,把所有男丁都殺了,也殺了示劍和他的父親,把底拿從示劍家裡帶出來。雅各為這事責備西緬和利未:「你們連累我,使我在這地的居民中,就是在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中,有了臭名。我的人丁既然稀少,他們必聚集來擊殺我,我和全家的人都必滅絕。」西緬和利未認為示劍不可以對待他們的妹妹如同妓女一般,他們兩人對於生命的殺害並無感到歉疚。

在這整起事件中,雅各似乎隱藏起來了,在得知這件事的起初,他沒有尋求上帝,而是靜默等待兒子們回來。在示劍的父親前來協商的過程,雅各也沒有任何表示,更沒有向兒子們提出警告,割禮是上帝與祂的子民立約的記號,他的兒子們不能將割禮當作與外幫人通婚的協議條件。在整起事件之後,雅各責備他的兩個兒子,他們仍然心硬,持著自義的驕傲,沒有悔改。

雅各在偏離上帝指引的路線那一刻,已經一步一步漸漸游離上帝的面,定居外邦讓雅各一家的心遠離了上帝,上帝的旨意與吩咐,在他們的意念中逐漸模糊,與上帝漸行漸遠時,無意中也選擇了讓上帝的保護遠離他們。然而,上帝卻沒有忘記他們。上帝提醒雅各,也再次吩咐他說:「起來,上伯特利去,住在那裡。要在那裡築一座壇給上帝,就是你逃避你哥哥以掃的時候向你顯現的那位。」上帝親自接近雅各,雅各內心感到上帝憐憫的恩惠,重拾在上帝裡面的歸屬感,他立刻起來認罪,要求家中的人和所有與他同行的人,除掉一切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要一同上伯特利去築壇敬拜上帝。

他們就把外邦人的偶像和他們的耳環交給雅各,雅各將這些都藏在示劍那裡的橡樹底下,便起行上路,上帝使周圍城邑的人都非常驚懼,不上前追趕他們。於是雅各一行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在那裡築了一座壇。

雅各回來,上帝再次向他顯現,賜福於他,對他說:「你的名原是雅各,從今以後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上帝又對他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要生養眾多,將來有一族和多國的民從你而生,又有君王從你而出。我所賜給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地,我要賜給你與你的後裔。」上帝就從那與雅各說話的地方升上去了。雅各便在那裡敬拜上帝,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上帝照著祂的信實,實現祂在利百加懷胎不適時的安慰與預言 (創世記 25:22-23),實現祂與亞伯拉罕之間的約定 (創世記 12:1-3),在雅各偏離路途的時候,引導他回來,再度允諾祂不變的盟約與應許,提醒雅各已經改名叫以色列,新階段的人生已經開始,永恆的祝福已經臨到。

在我們遠離上帝的時候,祂引導我們回歸正道,在我們羞愧的時候,祂饒恕我們,在我們遺忘的時候,祂仍然記得,也一再提醒我們祂的應許永不改變。我們是祂所造的,我們屬於祂,祂總不撇棄我們。上帝對我們的慈愛是長闊高深的愛,超過人心所能測度,祂的祝福是滿溢的祝福,讓我們時時讚揚、稱頌萬代。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40308

嘗嘗主恩的滋味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33章

雅各看見哥哥以掃帶著四百人前來,將自己的妻兒安排分開保護,雅各最愛、最想要保護的是誰,已經從安排的前後順序顯現出來。雅各自己向前過去,一連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迎著雅各前來,以掃抱住他,又是抱住他的脖子又是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以掃問起同行的婦人和孩子,雅各回答是上帝施恩的賞賜,於是讓妻兒前來與以掃見面。以掃又問起這些帶來的群畜是什麼意思?雅各表達是餽贈之禮,以掃說自己已經充足了,隨即婉拒贈禮,雅各再三求他,他才收下。

雅各和哥哥以掃兩人相見,雅各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反而,以掃熱情的接納弟弟雅各,兄弟兩人沒有提起過往不愉快的衝突,而是相互以善意接待。雅各在得知哥哥帶著四百人前來的情報,即刻以自己的擔憂和過去的經驗,臆測最壞的結果,但實際發生的情況卻正好恰恰與他的擔憂相反。在過去不愉快的經驗之下,我們自然預想接下來的狀況只可能更糟,自然企圖自我保護,但上帝不打盹,也不睡覺 (詩篇 121:4),上帝的保護時時與我們同在,祂的保護比我們設想得更加周全,祂規劃的結局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想,尋求祂的幫助是最穩妥安全的保護,祂的能力足以扭轉環境。經文並沒有特別描述以掃對上帝的態度或關係,但是上帝確實讓以掃得著充足的祝福,因著兄弟兩人各自所得的充足,不再有相互搶奪的理由,也更沒有向對方套計或爭吵殺伐的機會了。

兄弟兩人在和睦的氛圍下,以掃邀請雅各一同前行,雅各以孩子和牲畜都還幼小,不宜趕路為由,希望哥哥以掃先行,自己隨後慢慢跟上。以掃希望留下幾個人在雅各的隊伍保護他們,雅各也婉拒了。當天,以掃即起行往西珥回去,雅各前往疏割,在那裡住下,為自己蓋房屋,為牲畜搭棚。

雅各雖然與哥哥和好,卻婉拒與哥哥同行。雅各一行人在逃出岳父拉班的家時,確實急急的趕了一段路,現在孩子和牲畜的確需要休息,但是雅各最終沒有依照與哥哥的約定前往西珥,也沒有依照上帝指示他的方向前往伯特利,而是前往疏割,在那裡蓋房屋住下來。雅各想的是什麼?這次他選擇自己的意願,而不是跟隨上帝的指引。或許雅各在與哥哥的關係上仍留有個人的情緒和糾結,但經文沒有多加敘述,我們也無法猜透。這一次雅各選擇自己的方向,而非上帝的方向,在自己選擇的土地定居,稍後卻也為自己帶來始料未及的遭遇,然而雅各也再度得到上帝出手相救的幫助。我們是上帝所造的,祂必不撇下我們,無論我們前往何處,祂必在那裡保護我們,施恩惠與憐憫給我們。

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詩篇 34:7-8)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23

上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21:1-21

歷經漫長的等待,好不容易,以撒終於出生,而經文只有三兩句,輕鬆地描寫。在耶和華沒有難成的事。

亞伯拉罕因上帝的吩咐(創世記 17:19),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意思是喜笑,一開始,亞伯拉罕和撒拉聽見他們將要生一個兒子,認為不可能而竊笑,現在他們生了孩子,撒拉說:「上帝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她誠然讚美上帝,也與人見證分享上帝的祝福。

想想看,長久以來想得卻無法得到的,突然有一天,上帝回應了禱告,是什麼感覺?什麼樣的心情?等候上帝的過程,渴想卻得不到,禱告卻不蒙應允,相當困頓無力。儘管我們的感受十分煎熬,上帝仍是信實的,祂會在準確的時間表上,為我們帶來對我們最好的祝福,我們祈求的結果,不一定和上帝給的完全相同,但祂給的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有祂的美意在其中。

家庭的意見不合,讓亞伯拉罕非常苦惱。撒拉想要把夏甲和她的兒子趕出去,亞伯拉罕因為這兒子也是他的兒子,不知道如何是好。撒拉是對的,因為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盟約只應許由以撒繼承;亞伯拉罕也是對的,自己的兒子不應當照顧、愛護嗎?在左右為難的時候,上帝要亞伯拉罕聽從撒拉,同時上帝也應許祝福給夏甲的兒子,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亞伯拉罕所生的。亞伯拉罕憑著對上帝的信心,順服祂的吩咐,為夏甲準備了適當的糧食和水,讓她帶著孩子出去。

夏甲到了曠野,走迷了路,水喝完了,還沒遇見井水。她擔心孩子死了,不忍心見他在自己的眼前慢慢死去,就將他安置在對面一段距離的樹下。上帝聽見那孩子的哭聲,有使者對夏甲說,上帝聽見孩子的哭聲了,要她把孩子抱在懷裡,上帝將要讓這孩子的後裔成為大國。

夏甲懷孕的時候,曾經出走,在曠野遇見上帝(創世記 16)。這兩次在曠野遇見上帝,上帝都喊她的名字,在她得到上帝的幫助之前,上帝已經認識她。當時,在水泉邊,上帝要求她回去,應許她:「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此時,她在沒有水源的擔憂之下,在絕望中遇見上帝,上帝再次將賜給她和她孩子的祝福告訴她,也讓她找到水井。這孩子住在曠野,成長的過程,上帝與他同在,照顧他,將他訓練成弓箭手,他的母親幫他從自己的家鄉埃及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創世記 21:20-21)。

亞伯拉罕和撒拉得到上帝的應許,願意順服上帝,有時候卻因為環境的因素、人內心的軟弱,而違反上帝的心意,我們信心的成長有時平穩有時緩,高低起伏,但無論我們的景況如何,感受如何,上帝總是信實的,祂必成就信實的應許。

上帝賜下祝福給亞伯拉罕、撒拉、以撒,也賜下祝福給他們的使女和她所生的兒子:夏甲、以實瑪利。在這一連串發生的情節中,每個人有自己的感受,煎熬、受委屈、被苦待、左右為難、焦急…等等,上帝仍信實的賜下祝福給每一個人,也不因身分地位而減少對我們的愛。上帝使亞伯拉罕成為大國之父;使撒拉脫離無法懷孕的羞愧;使以撒成為應許的繼承;使夏甲不只一次在危急的時候遇見上帝;使以實瑪利在曠野得到上帝的照顧和祝福。

人常有軟弱,順服上帝並非一直是容易的事,但順服上帝總是對的,上帝的旨意總是對的,上帝的信實和慈愛總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祂無法測度的愛時時與我們每一個人同在,在我們親近上帝時,在我們煩憂時,在我們焦急煎熬時,在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來到祂的面前尋求,向祂資取幫助和祝福,因為祂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8

唯有憑靠上帝的力量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20章

亞伯拉罕往南地遷移,寄居在異地,亞伯拉罕在那裡稱他的妻子撒拉為妹妹。亞伯拉罕出此計策只顧慮自己的安危,並不考慮撒拉置身於危險之中,也不顧及上帝應許他一年內將要得到一個兒子。在那個地方,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夜間,上帝在夢中告訴亞比米勒,她是別人的妻子。

上帝是富有恩慈憐憫的上帝,祂差派使者到所多瑪去,即便那裡沒有一人悔改。上帝在亞比米勒犯罪之前,事先警告他。

亞比米勒清早起來,召了眾臣僕來,將這件事對他們說,也召亞伯拉罕來問話。亞伯拉罕為自己的行為辯駁,推卸責任,還說撒拉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然而這樣的狡辯,只說出了實情的一半,實情是亞伯拉罕和撒拉不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也是夫妻。他不只對人稱呼自己的妻子為妹妹,甚至利用夫妻兩人之間的情感作為藉口,要求自己的妻子和他說同樣的謊。

亞伯拉罕害怕異地的人可能為了奪取他的妻子,殺害他的性命,而想出這樣的計策。在這樣的擔憂之中,他選擇相信自己的方法,不信靠上帝。

創世記第12章,亞伯拉罕在埃及經歷過同樣的擔憂,使用過同樣的技倆,犯過同樣的錯誤,經歷同樣的挫敗,也經歷了上帝救贖的恩典。如今,他選擇重蹈覆轍,重複自己的失敗。然而,即便人無法保持長久的信實,上帝仍是信實的,祂從中介入、保護,但這並不表示亞伯拉罕不需承受後果。

在埃及的時候,法老將他們趕出境外,而這一次亞比米勒讓他們隨意居住在他的領地。這兩次的錯誤,亞伯拉罕都犯了罪,卻也都增加了物質的財富,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屬靈的祝福絕對不等同物質的財獲,也不能互相比擬。

亞比米勒贈與亞伯拉罕大量的財富,作為遮羞,亞伯拉罕禱告上帝,上帝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她們便能生育。因耶和華上帝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緣故,已經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

這一幕,可說是屬上帝榮耀的合一、和好,儘管最初是由罪而引起的,而上帝卻親自翻轉結果。上帝不只在乎他的子民,以恩典慈愛介入保護,還將恩典延伸到亞比米勒和亞比米勒家中,上帝主動親自動工,吸引人來認識祂、經歷祂的慈愛。

即便是信心成熟的人也會在罪中掙扎受苦,亞伯拉罕經歷過上帝的恩典幫助與安慰,得到上帝祝福的應許,也見過所多瑪和蛾摩拉因罪惡的判斷,全地毀滅,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他仍然有信心軟弱的時候,唯有聖靈的工作才能使人意識到罪,才會渴望回轉順服。

屬靈的成熟不是對罪的抵擋有過度的自信,而是健康的覺察自己內心的軟弱,上帝將使用我們的挫敗使我們覺醒,讓我們知道深深的需要祂。

數年以來,上帝刻意養成亞伯拉罕的信心和靈裡的成熟,而在脆弱的一刻,他卻做出急促不恰當的決定,他選擇犯罪,而不是信靠上帝。這聽起來,是不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有相似之處?

上帝幫助我們面對罪惡,抵擋犯罪,幫助我們尋求祂的幫助,使我們信心日漸成熟。上帝也了解人的軟弱,縱使人有軟弱,在成熟的信心中無法堅強,上帝仍然極度願意繼續引領我們向前,唯有憑靠祂的力量,我們才能繼續邁開步伐向前走去。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5

白白賞賜的無限恩典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9:12-38

兩個天使到所多瑪察看,羅得接待他們,所多瑪城裡罪惡滿盈,他們警告羅得,耶和華上帝差派他們來毀滅所多瑪城,在滅城之前,趕緊帶著家人離開。羅得就去告訴女婿們,他的女婿們卻以為這是開玩笑的話,並不當真。

羅得選擇住在罪惡的城市,即便他心裡、靈裡,時常與所多瑪城裡的罪惡相抗衡,但這城的敗壞已經影響了羅得和他的家人。當今的我們似乎也面臨相似的情況,我們生活的環境,到處高舉罪惡的價值觀,過度倡議個人自由。上帝所吩咐我們的,被視為老古板的傳統限制。在這樣普遍的觀念中,我們如何活出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同時能夠接近不認識上帝的人,讓他們願意接受上帝的話?我們如何能夠分辨世界的價值觀,已逐漸侵蝕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是否能夠選擇不讓世界竊取上帝保留在我們裡面的美好?

我們身處世界,卻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 17:14-19),我們不應當去迎合世界高舉的價值。因著耶穌基督,在聖靈所賜的能力裡,我們有能力將上帝愛眾人的心讓更多人看見;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在我們所做的決定之間,就能夠看見。

天亮的時候,天使催逼羅得,「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但羅得遲遲不走。這兩個天使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出來以後,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羅得向他們要求不要逃到山上去,而是逃到鄰近的一座小城,天使答應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做什麼。」

羅得心裡沒有躲避災難的急迫感,天使拉著他與他的家人逃走,甚至同意羅得選擇的目的地,天使還對他說,他沒有逃走之前,他們不能毀滅所多瑪城。這是多大的恩典啊!

羅得到了那座小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那時,耶和華上帝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還有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之前他站在耶和華面前為這城祈求的地方。他向所多瑪和蛾摩拉以及平原的全地觀看,驚訝地看見那地方煙氣上騰,像燒窯一般。上帝記念亞伯拉罕,在毀滅所多瑪城之前,就將羅得從滅城的災難之中,拯救出來。

羅得與亞伯拉罕分離的時候,他不只選擇了前去的地區位置,也選擇了追求生命的方向。他容忍罪惡的環境,得到的結果是滋養出恐懼、羞愧、不安全感、悲苦的生命,內心及靈裡的狀態已經被世界消磨到相當鈍拙的程度,即便災難就在眼前,也無法感知,甚至影響了下一代。羅得的女兒以世界的方法,滿足自己想要生孩子的渴望。

上帝將羅得看為義人(彼得後書 2:6-9),單單是因為祂的恩典,羅得的行為並不能讓他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上帝讓他成為義,是因為祂完全深知祂所創造的,祂有完全的能力成就救贖。

曾經我們可能也和羅得一樣,懊悔生命一事無成,但上帝仍然救贖我們,這是出於祂無限的恩典。祂的恩惠無限,祂願意與我們分享生命之道,祂已經來親近我們,與我們做朋友(約翰福音 15:14-15),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的面前,領受這白白賞賜,無法憑靠行為贏取的無限恩典。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1

罪與義兩端之間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8:20-19:11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看見三個人在對面站著,就跑去迎接,設宴款待。之後,三人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上帝要下去所多瑪和蛾摩拉察看他們甚重的罪惡,其中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

亞伯拉罕知道上帝不會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不會讓義人與惡人受同樣的刑罰,他向上帝求情,如果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上帝答應了,亞伯拉罕繼續求情,好似任性的討價還價一般,從五十、四十五、四十、三十、二十、十個,一直遞減籌碼,上帝都答應了,祂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擔心生活在所多瑪城的侄子羅得,而為整座城的存亡向上帝求情。上帝並沒有責備亞伯拉罕的發問,反而是耐心聽完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接受他的請求。

亞伯拉罕並不了解所多瑪城罪惡沉淪的程度,可能連十個義人都沒有,他依照自己能想像得到的假設,為心裡掛念的侄子向上帝求情,出於信心,祈求上帝做出公平公義的判斷。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表露出他內心的擔憂,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上帝的公平公義,他將不了解的部分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親自判斷。

有時候,瞬間的變化直逼我們與環境面對面,心裡最容易浮現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呼喊「為什麼?」的語意似乎隱藏著被虧待的怨語。從心裡真誠發出的問題,上帝並不責備,這樣的問題反而可以成為更進一步認識上帝、探索上帝的開始。上帝不會被我們問倒,上帝會安撫人心,祂會為我們理清雜如亂麻的思緒,帶領我們學習祂的智慧,將我們缺乏的賞賜給我們。

晚上,那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邀請他們到家裡休息,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他們說:「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羅得切切地邀請他們,他們才進到他屋裡。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還沒休息的時候,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要求羅得把這兩個天使帶出來,任憑他們行罪惡的事。

羅得出來,把門關上,要求他們不要做這樣的惡事,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提出來做為交換的條件。他們不接受,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於是那兩個天使伸出手來,將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並且讓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摸來摸去,尋不著房門。

羅得生活在這座罪惡滿盈的城市,內心經常存在「罪」與「義」兩端的拉扯,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向罪妥協的決定,就像為了保護家裡接待的貴客,而交出自己的兩個女兒任憑暴民所為的不智之舉。

羅得在惡劣環境中,常有是非兩極的內心交戰,時有做出不恰當的決定,而在新約的記載 (彼得後書 2:6-9),我們可以看見,上帝仍將他看為義人,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恩典與恩惠。

當今世界的價值觀很容易讓我們混淆黑白是非,可能我們無意間已經向罪惡妥協了自己堅持的價值觀,讓自己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不自知。我們的渾然無知、毫無察覺並不能讓我們脫罪,在「罪」與「義」的中間,我們有耶穌基督作為中保,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能得到饒恕赦免,才能來到天父面前領受祂的恩典與恩惠。祂的恩惠浩大,祂不願意失去祂所摯愛的。如果祂的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了路,祂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馬太福音 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