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與主耶穌面對面,一分鐘禱告。願世界變更好︱彼此相愛︱Love Each Other︱20250316

與主耶穌面對面
一分鐘禱告。願世界變更好

2025/3/16
彼此相愛

親愛的主耶穌
謝謝祢成為我們的避難所
在我們疲累的時候
能夠休息、得著恢復
尋求智慧與指引
讓我們再度邁開
穩健的步履
繼續踏上前程


生命的路上
我們會遇上困難
也可能被誤解
無論任何時候
感謝祢
願意成為我們
倚靠的臂膀
使我們得安慰
使我們心靈
得休憩
使我們意念
被理解


即便在這世界
我們常有
不被認同的時候
但我們願意
尋求祢的
真理與公義
為祢而堅持
也祈求祢
使我們明白
祢愛我們的心
使我們能夠
學習基督的心
去愛這個世界
能夠學習
以基督的眼光
來看待這個世界


我們願意這地上
更多的包容與愛
不願更多的
紛爭與撕裂
求祢讓
饒恕、包容、
彼此相愛的心
在這地上與我們
每一個人相伴
使我們在地上的生命
有如在天上的美善


祢愛我們
祢吩咐我們
彼此相愛
願我們順服祢
遵行祢的旨意
祢的吩咐、祢的旨意
是為要使我們蒙福
求主賜下愛心
賜下謙卑
使我們以愛心
相互幫補
彼此服事
如同服事祢的心

如此禱告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
阿門!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520

上帝的信實和慈愛何等高深偉大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4:1-16

亞當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長大之後,該隱種地,亞伯牧羊。

有一天,該隱拿種地的產物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上帝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該隱發怒的原因可能是他和他的供物沒有被看中,內心產生羞愧,轉而變成怒氣。雖然如此,慈愛的上帝卻是以耐心來接近該隱,主動問他:「你為什麼發怒呢?」讓他有機會悔改,甚至還耐心教導他,諄諄告誡後果。該隱和亞伯都是罪人,都需要上帝的饒恕,從經文的描述,我們無法察覺上帝為什麼悅納亞伯,不悅納該隱,但上帝知道每一個人的行為動機,祂知道獻祭敬拜的時候,怎麼樣才是謙卑感恩的樣子!上帝在每一件事的判斷上總是完全的公義。

有一天,該隱和亞伯在田裡,該隱打了亞伯,又把他殺了,亞伯只因做了一件義事而丟失了生命。然而我們再一次看見上帝的憐憫恩慈,耐心地詢問該隱:「你兄弟亞伯在哪裡?」該隱堅持自己是對的上帝是錯的。罪在他的心裡擴散蔓延,他恣意讓罪加深惡行。該隱內心的驕傲讓他回絕了上帝的恩慈,這是多麼讓人心痛的舉動!他繼續選擇罪,讓罪帶著他說出悖逆的話語,對耶和華上帝撒謊,他回答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難道兄弟不應當彼此相愛照顧嗎?兄弟之間確實需要彼此看顧愛護,但他卻堅持內心的苦毒,任憑罪進來破碎兄弟情誼,一步一步與上帝的慈愛憐憫漸行漸遠。

耶和華上帝再一次問:「你做了什麼事呢?」也將事情的始末說出來,並且對他的行為下了判斷和處罰,這除了提醒他,耶和華上帝鑒察一切,有判斷的能力與權柄,也是再一次給他回轉謙卑態度的機會。然而,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祢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祢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該隱以抱怨的說詞回報耶和華上帝的耐心和憐憫,上帝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上帝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上帝仍然願意聽該隱的說詞,將恩惠賜給該隱,讓他在被驅逐的生活當中,仍然得到上帝的應許和保護。上帝有公義的判斷,也有長闊高深的恩慈憐憫,上帝的信實和慈愛何等高深偉大?我們確實難以測透!願上帝的慈愛憐憫使我們的心切切渴慕祂,如飲永流的活水。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 Holy Week 20230406

濯足節 20230406

今天想要分享心得的經文是約翰福音13:1-17,耶穌在逾越節晚餐之前,為門徒洗腳,對門徒解釋,這舉動代表的意義。另一方面,也教導門徒,為他們示範彼此服事的樣式,樹立謙卑服事的模範。

在耶穌與彼得的對話中,彼得尊敬他的老師,不讓耶穌做這麼低下的事情,彷彿僕人所做的事一般。聽耶穌解釋之後,彼得出於深愛耶穌的心,反而說「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卻進一步解釋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

耶穌知道這群門徒,除了其中一人之外,都已經將生命委身給祂了,他們「洗過澡了」,但是日常之中仍然會犯罪,還要持續潔淨日常生活犯下的罪。

耶穌知道預定的日子將要到了,祂即將要離開這群祂所愛的門徒,在這個時候,不只教導、叮嚀他們彼此服事,還親自為他們示範謙卑服事的樣式。

罪人不能說自己是無罪的,日常所犯的罪必須天天來到主耶穌面前,檢視也尋求饒恕與潔淨;靈裡的潔淨,是只有耶穌能給予的潔淨。

彼此相愛、看重他人的需要,這些道理或許容易懂,但在很多情況之下,並不太容易出於自我的第一直覺,確實需要反複的學習,尤其是在覺得自己需要採取低姿態的時候,或是需要付出某些程度的犧牲時。

尋求主耶穌的潔淨,學習謙卑彼此服事,這兩件事都需要持之以恆。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美,需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多,不斷不斷的學習,而學習之中永遠都會有新的體會。在這些新體會當中,永遠都會與主耶穌有新的對話,是很美也很寶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