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23

上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21:1-21

歷經漫長的等待,好不容易,以撒終於出生,而經文只有三兩句,輕鬆地描寫。在耶和華沒有難成的事。

亞伯拉罕因上帝的吩咐(創世記 17:19),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意思是喜笑,一開始,亞伯拉罕和撒拉聽見他們將要生一個兒子,認為不可能而竊笑,現在他們生了孩子,撒拉說:「上帝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她誠然讚美上帝,也與人見證分享上帝的祝福。

想想看,長久以來想得卻無法得到的,突然有一天,上帝回應了禱告,是什麼感覺?什麼樣的心情?等候上帝的過程,渴想卻得不到,禱告卻不蒙應允,相當困頓無力。儘管我們的感受十分煎熬,上帝仍是信實的,祂會在準確的時間表上,為我們帶來對我們最好的祝福,我們祈求的結果,不一定和上帝給的完全相同,但祂給的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有祂的美意在其中。

家庭的意見不合,讓亞伯拉罕非常苦惱。撒拉想要把夏甲和她的兒子趕出去,亞伯拉罕因為這兒子也是他的兒子,不知道如何是好。撒拉是對的,因為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盟約只應許由以撒繼承;亞伯拉罕也是對的,自己的兒子不應當照顧、愛護嗎?在左右為難的時候,上帝要亞伯拉罕聽從撒拉,同時上帝也應許祝福給夏甲的兒子,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亞伯拉罕所生的。亞伯拉罕憑著對上帝的信心,順服祂的吩咐,為夏甲準備了適當的糧食和水,讓她帶著孩子出去。

夏甲到了曠野,走迷了路,水喝完了,還沒遇見井水。她擔心孩子死了,不忍心見他在自己的眼前慢慢死去,就將他安置在對面一段距離的樹下。上帝聽見那孩子的哭聲,有使者對夏甲說,上帝聽見孩子的哭聲了,要她把孩子抱在懷裡,上帝將要讓這孩子的後裔成為大國。

夏甲懷孕的時候,曾經出走,在曠野遇見上帝(創世記 16)。這兩次在曠野遇見上帝,上帝都喊她的名字,在她得到上帝的幫助之前,上帝已經認識她。當時,在水泉邊,上帝要求她回去,應許她:「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此時,她在沒有水源的擔憂之下,在絕望中遇見上帝,上帝再次將賜給她和她孩子的祝福告訴她,也讓她找到水井。這孩子住在曠野,成長的過程,上帝與他同在,照顧他,將他訓練成弓箭手,他的母親幫他從自己的家鄉埃及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創世記 21:20-21)。

亞伯拉罕和撒拉得到上帝的應許,願意順服上帝,有時候卻因為環境的因素、人內心的軟弱,而違反上帝的心意,我們信心的成長有時平穩有時緩,高低起伏,但無論我們的景況如何,感受如何,上帝總是信實的,祂必成就信實的應許。

上帝賜下祝福給亞伯拉罕、撒拉、以撒,也賜下祝福給他們的使女和她所生的兒子:夏甲、以實瑪利。在這一連串發生的情節中,每個人有自己的感受,煎熬、受委屈、被苦待、左右為難、焦急…等等,上帝仍信實的賜下祝福給每一個人,也不因身分地位而減少對我們的愛。上帝使亞伯拉罕成為大國之父;使撒拉脫離無法懷孕的羞愧;使以撒成為應許的繼承;使夏甲不只一次在危急的時候遇見上帝;使以實瑪利在曠野得到上帝的照顧和祝福。

人常有軟弱,順服上帝並非一直是容易的事,但順服上帝總是對的,上帝的旨意總是對的,上帝的信實和慈愛總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祂無法測度的愛時時與我們每一個人同在,在我們親近上帝時,在我們煩憂時,在我們焦急煎熬時,在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來到祂的面前尋求,向祂資取幫助和祝福,因為祂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8

唯有憑靠上帝的力量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20章

亞伯拉罕往南地遷移,寄居在異地,亞伯拉罕在那裡稱他的妻子撒拉為妹妹。亞伯拉罕出此計策只顧慮自己的安危,並不考慮撒拉置身於危險之中,也不顧及上帝應許他一年內將要得到一個兒子。在那個地方,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夜間,上帝在夢中告訴亞比米勒,她是別人的妻子。

上帝是富有恩慈憐憫的上帝,祂差派使者到所多瑪去,即便那裡沒有一人悔改。上帝在亞比米勒犯罪之前,事先警告他。

亞比米勒清早起來,召了眾臣僕來,將這件事對他們說,也召亞伯拉罕來問話。亞伯拉罕為自己的行為辯駁,推卸責任,還說撒拉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然而這樣的狡辯,只說出了實情的一半,實情是亞伯拉罕和撒拉不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也是夫妻。他不只對人稱呼自己的妻子為妹妹,甚至利用夫妻兩人之間的情感作為藉口,要求自己的妻子和他說同樣的謊。

亞伯拉罕害怕異地的人可能為了奪取他的妻子,殺害他的性命,而想出這樣的計策。在這樣的擔憂之中,他選擇相信自己的方法,不信靠上帝。

創世記第12章,亞伯拉罕在埃及經歷過同樣的擔憂,使用過同樣的技倆,犯過同樣的錯誤,經歷同樣的挫敗,也經歷了上帝救贖的恩典。如今,他選擇重蹈覆轍,重複自己的失敗。然而,即便人無法保持長久的信實,上帝仍是信實的,祂從中介入、保護,但這並不表示亞伯拉罕不需承受後果。

在埃及的時候,法老將他們趕出境外,而這一次亞比米勒讓他們隨意居住在他的領地。這兩次的錯誤,亞伯拉罕都犯了罪,卻也都增加了物質的財富,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屬靈的祝福絕對不等同物質的財獲,也不能互相比擬。

亞比米勒贈與亞伯拉罕大量的財富,作為遮羞,亞伯拉罕禱告上帝,上帝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她們便能生育。因耶和華上帝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緣故,已經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

這一幕,可說是屬上帝榮耀的合一、和好,儘管最初是由罪而引起的,而上帝卻親自翻轉結果。上帝不只在乎他的子民,以恩典慈愛介入保護,還將恩典延伸到亞比米勒和亞比米勒家中,上帝主動親自動工,吸引人來認識祂、經歷祂的慈愛。

即便是信心成熟的人也會在罪中掙扎受苦,亞伯拉罕經歷過上帝的恩典幫助與安慰,得到上帝祝福的應許,也見過所多瑪和蛾摩拉因罪惡的判斷,全地毀滅,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他仍然有信心軟弱的時候,唯有聖靈的工作才能使人意識到罪,才會渴望回轉順服。

屬靈的成熟不是對罪的抵擋有過度的自信,而是健康的覺察自己內心的軟弱,上帝將使用我們的挫敗使我們覺醒,讓我們知道深深的需要祂。

數年以來,上帝刻意養成亞伯拉罕的信心和靈裡的成熟,而在脆弱的一刻,他卻做出急促不恰當的決定,他選擇犯罪,而不是信靠上帝。這聽起來,是不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有相似之處?

上帝幫助我們面對罪惡,抵擋犯罪,幫助我們尋求祂的幫助,使我們信心日漸成熟。上帝也了解人的軟弱,縱使人有軟弱,在成熟的信心中無法堅強,上帝仍然極度願意繼續引領我們向前,唯有憑靠祂的力量,我們才能繼續邁開步伐向前走去。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5

白白賞賜的無限恩典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9:12-38

兩個天使到所多瑪察看,羅得接待他們,所多瑪城裡罪惡滿盈,他們警告羅得,耶和華上帝差派他們來毀滅所多瑪城,在滅城之前,趕緊帶著家人離開。羅得就去告訴女婿們,他的女婿們卻以為這是開玩笑的話,並不當真。

羅得選擇住在罪惡的城市,即便他心裡、靈裡,時常與所多瑪城裡的罪惡相抗衡,但這城的敗壞已經影響了羅得和他的家人。當今的我們似乎也面臨相似的情況,我們生活的環境,到處高舉罪惡的價值觀,過度倡議個人自由。上帝所吩咐我們的,被視為老古板的傳統限制。在這樣普遍的觀念中,我們如何活出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同時能夠接近不認識上帝的人,讓他們願意接受上帝的話?我們如何能夠分辨世界的價值觀,已逐漸侵蝕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是否能夠選擇不讓世界竊取上帝保留在我們裡面的美好?

我們身處世界,卻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 17:14-19),我們不應當去迎合世界高舉的價值。因著耶穌基督,在聖靈所賜的能力裡,我們有能力將上帝愛眾人的心讓更多人看見;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在我們所做的決定之間,就能夠看見。

天亮的時候,天使催逼羅得,「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但羅得遲遲不走。這兩個天使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出來以後,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羅得向他們要求不要逃到山上去,而是逃到鄰近的一座小城,天使答應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做什麼。」

羅得心裡沒有躲避災難的急迫感,天使拉著他與他的家人逃走,甚至同意羅得選擇的目的地,天使還對他說,他沒有逃走之前,他們不能毀滅所多瑪城。這是多大的恩典啊!

羅得到了那座小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那時,耶和華上帝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還有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之前他站在耶和華面前為這城祈求的地方。他向所多瑪和蛾摩拉以及平原的全地觀看,驚訝地看見那地方煙氣上騰,像燒窯一般。上帝記念亞伯拉罕,在毀滅所多瑪城之前,就將羅得從滅城的災難之中,拯救出來。

羅得與亞伯拉罕分離的時候,他不只選擇了前去的地區位置,也選擇了追求生命的方向。他容忍罪惡的環境,得到的結果是滋養出恐懼、羞愧、不安全感、悲苦的生命,內心及靈裡的狀態已經被世界消磨到相當鈍拙的程度,即便災難就在眼前,也無法感知,甚至影響了下一代。羅得的女兒以世界的方法,滿足自己想要生孩子的渴望。

上帝將羅得看為義人(彼得後書 2:6-9),單單是因為祂的恩典,羅得的行為並不能讓他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上帝讓他成為義,是因為祂完全深知祂所創造的,祂有完全的能力成就救贖。

曾經我們可能也和羅得一樣,懊悔生命一事無成,但上帝仍然救贖我們,這是出於祂無限的恩典。祂的恩惠無限,祂願意與我們分享生命之道,祂已經來親近我們,與我們做朋友(約翰福音 15:14-15),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的面前,領受這白白賞賜,無法憑靠行為贏取的無限恩典。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11

罪與義兩端之間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8:20-19:11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看見三個人在對面站著,就跑去迎接,設宴款待。之後,三人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上帝要下去所多瑪和蛾摩拉察看他們甚重的罪惡,其中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

亞伯拉罕知道上帝不會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不會讓義人與惡人受同樣的刑罰,他向上帝求情,如果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上帝答應了,亞伯拉罕繼續求情,好似任性的討價還價一般,從五十、四十五、四十、三十、二十、十個,一直遞減籌碼,上帝都答應了,祂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擔心生活在所多瑪城的侄子羅得,而為整座城的存亡向上帝求情。上帝並沒有責備亞伯拉罕的發問,反而是耐心聽完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接受他的請求。

亞伯拉罕並不了解所多瑪城罪惡沉淪的程度,可能連十個義人都沒有,他依照自己能想像得到的假設,為心裡掛念的侄子向上帝求情,出於信心,祈求上帝做出公平公義的判斷。亞伯拉罕重複類似的說詞表露出他內心的擔憂,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上帝的公平公義,他將不了解的部分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親自判斷。

有時候,瞬間的變化直逼我們與環境面對面,心裡最容易浮現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呼喊「為什麼?」的語意似乎隱藏著被虧待的怨語。從心裡真誠發出的問題,上帝並不責備,這樣的問題反而可以成為更進一步認識上帝、探索上帝的開始。上帝不會被我們問倒,上帝會安撫人心,祂會為我們理清雜如亂麻的思緒,帶領我們學習祂的智慧,將我們缺乏的賞賜給我們。

晚上,那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邀請他們到家裡休息,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他們說:「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羅得切切地邀請他們,他們才進到他屋裡。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還沒休息的時候,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要求羅得把這兩個天使帶出來,任憑他們行罪惡的事。

羅得出來,把門關上,要求他們不要做這樣的惡事,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提出來做為交換的條件。他們不接受,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於是那兩個天使伸出手來,將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並且讓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摸來摸去,尋不著房門。

羅得生活在這座罪惡滿盈的城市,內心經常存在「罪」與「義」兩端的拉扯,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向罪妥協的決定,就像為了保護家裡接待的貴客,而交出自己的兩個女兒任憑暴民所為的不智之舉。

羅得在惡劣環境中,常有是非兩極的內心交戰,時有做出不恰當的決定,而在新約的記載 (彼得後書 2:6-9),我們可以看見,上帝仍將他看為義人,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恩典與恩惠。

當今世界的價值觀很容易讓我們混淆黑白是非,可能我們無意間已經向罪惡妥協了自己堅持的價值觀,讓自己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不自知。我們的渾然無知、毫無察覺並不能讓我們脫罪,在「罪」與「義」的中間,我們有耶穌基督作為中保,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能得到饒恕赦免,才能來到天父面前領受祂的恩典與恩惠。祂的恩惠浩大,祂不願意失去祂所摯愛的。如果祂的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了路,祂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馬太福音 18:12-14)?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803

難成的事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18:1-19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看見三個人站在對面,就從帳篷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想要設宴款待他們,他們接受亞伯拉罕的邀請之後,亞伯拉罕急忙進帳篷讓撒拉準備上好的餐食,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交給僕人,讓僕人預備宴席。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將預備好的牛犢,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吃了。

撒拉在帳篷裡,注意力仍然專注在來訪的客人身上。他們三人其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世記18:10)

上帝應許賜給亞伯拉罕的兒子即將由撒拉生下來,撒拉和亞伯拉罕有必要一同聽見這特定賜給他們的應許。撒拉即將成為這孩子的母親,她的信心必須成長,這之中,我們再次看見上帝親自養成祂子民的信心。

撒拉在帳篷門口聽見,心裡暗笑,因為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於是心裡起了合理的懷疑,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發生?然而,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什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

亞伯拉罕也曾經有類似的反應,他俯伏在地喜笑,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嗎?」(創世記 17:17)當時,上帝耐心地對他說明,加深他的信心。此時,撒拉內心的想法被知道了,心生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上帝進一步點出她確實笑了的事實,也進一步問:「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這個問題,迫使他們思想,以撒的出生以及知道撒拉內心的想法,都不是一般容易能成的事,此刻,撒拉扎扎實實地經歷了上帝深知她的心思,經歷上帝的能力並非人的想像能夠限制。這位大有能力的上帝確實是有能力讓她懷孕生子的上帝,也是創造每個生命的上帝。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全知全能的上帝,有至高的權柄能夠實現祂決定的事情,上帝的全能是祂的應許能夠實現的原因。上帝的應許,有時候在人看來可能遲到,但在上帝的時間表從來都不是未到。上帝的心意和祂賜予的目的終究必定實現。

上帝在你、我,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特定的目的和心意,祂會親自養成我們的信心,只要我們願意親近祂,祂就必親近我們(雅各書 4:8),經歷上帝的同在,「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這個問題,將會轉變為讚美「耶和華沒有難成的事!」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26

仔細聽上帝的聲音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17章

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這中間十多年過去了,亞伯蘭從夏甲得到一子,這家人似乎默默地認為以實瑪利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後嗣,但事實上並不然,耶和華上帝向亞伯蘭顯現,再次對他說話。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做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

「我是全能的神」,上帝要亞伯蘭知道,不需要以人的想像或理解而限制對上帝能力的信心。

「你當在我面前做完全人」,上帝要亞伯蘭知道上帝隨時的同在,要信實的活出順服且得上帝喜悅的生命。

上帝為亞伯蘭改名,「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改名也是換個身分,上帝要使他成為多國的父。每當有人稱呼他,或是他向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就再被提醒一次,上帝幫他改了名,是上帝為了堅固他的信心而做的。即便亞伯蘭心裡懷疑,以自己的想法去抓取上帝的應許,上帝仍耐心重申祂所賜下的應許:使他成為多國的父,賜迦南為業。

上帝吩咐亞伯蘭及家裡的男子,世世代代的男子都行割禮。割禮是舊約中亞伯拉罕之約的表徵,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因上帝與其他外族有所分別的記號,是亞伯拉罕之約裡以男性先民向全族帶來祝福的印證,是上帝的子民因順服所得的封印,是切斷舊生命、切斷自行抓取祝福的罪與失敗,是連繫著從亞伯拉罕而出的彌賽亞,彌賽亞是最大的盼望。

上帝也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改名,賜福給她:「你的妻子撒萊,不可再叫撒萊,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她,她也要做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亞伯拉罕知道妻子的年歲,在理智上無法相信上帝的話,委婉地希望上帝藉著以實瑪利實現應許。上帝反駁他,進一步的告訴他撒拉將生的孩子名叫以撒,預言:「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上帝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亞伯拉罕遵著上帝的命,帶全家的男子受割禮。

上帝不會因為人的謀略或便宜行事就捨棄了祂的信實,上帝是信實的,祂的應許是信實的,上帝不會自我矛盾,祂說的話不會前後牴觸。在人不能信的時候,祂耐心地說明祂所命定的祝福,在人的軟弱處,祂一再重申,再次印證,直到最大的盼望來臨。

亞伯拉罕雖然以自己的力量企圖抓取上帝的祝福,但是他在上帝對他顯現的時候,他知道上帝是至高的上帝,他態度謙卑俯伏在地,他不能信的時候,心裡誠實、口氣溫和的答話。在我們不清楚、無法明瞭的時候,總要藉著禱告繼續尋求上帝,祂會為我們釐清疑惑,祂會一步一步地引領,聲聲細語,卻是讓我們越聽越清楚。

眼前環境的困難是不是讓我們理性的相信沒有克服的可能?就像亞伯拉罕知道年邁的妻子無法懷胎一樣?還是,能夠相信上帝有能力開出新的道路?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22

看顧人的上帝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16章

上一章節紀錄亞伯蘭的懷疑,這一章節紀錄撒萊面對憑信心生活的挑戰。

未能看見上帝的應許成就,甚至一點可能的跡象都沒有,甚至還有一點不太可能的跡象存在,亞伯蘭和妻子撒萊已經有點年長,怎麼生得出孩子?他們如何繼續相信上帝賜福的應許?

在亞伯蘭懷疑的時候,依照他的想法,他沒有孩子,在家裡出生的一位忠心僕人,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應該就是他的後嗣。然而,上帝很明白的告訴他: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創世記 15:4)。

上帝對亞伯蘭說: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這意思並不是可以不藉著撒萊懷胎。當時的社會文化允許妻子為了延續後代的緣故,可以讓僕女給自己的丈夫生子,但是這並不是上帝的本意,上帝設立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用意(創世記2:24)。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這位埃及使女可能是亞伯蘭在躲避饑荒的時候,下到埃及去,由埃及法老所賞賜,但後來法老吩咐人將亞伯蘭和他妻子,並他所有的都送走(創世記 12:10-20)。

撒萊對亞伯蘭提出這項主意,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在他們決定之前,卻沒有向上帝尋求。在上帝容忍之下,夏甲懷孕了,這個孩子的誕生並不在上帝恩典的盟約之內,僅只是人靠著自己的力量,不是憑信心,企圖自行抓取上帝的祝福,徒勞無功,還因此衍生出更多的苦難。

這個錯誤的決定立刻讓家裡的每一個人承受許多痛苦。夏甲懷了孕,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撒萊對亞伯蘭叨念抱怨,亞伯蘭讓撒萊隨意對待她的使女夏甲,撒萊苦待她,她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

雖然亞伯蘭和撒萊苦待夏甲,但上帝卻是恩慈地待她,視她為以神的形象樣式所造的人。

耶和華上帝差派使者在曠野的水泉旁遇見她,知道她的身分,直呼她的名字,問:「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耶和華的使者顯然已經知道她從哪裡來,也不是真的問她要往哪裡去?而是開門見山地直指她所面臨的困境。夏甲承認:「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

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她手下。」並非每個受苦待的人,都必須留下來繼續接受苦待,但夏甲懷孕逃到了曠野,她和腹中的孩子很可能因為曠野潛藏的多重危險,而喪失生命。

耶和華的使者應許她的後裔極其繁多,不可勝數;給她的孩子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她的苦情;預言這孩子的性格和居住地。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上帝」。

耶和華上帝認得我們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按照祂的形象所造的,祂愛我們每一個人,知道我們個人各自的處境,上帝看顧我們的生命,有時候祂所吩咐的,可能不太容易辦到,但祂的意念本為善,是要我們得著好處。即便我們逃到曠野,祂還是願意找到我們,看顧保護我們,要使我們得著祂所賜的豐盛生命與福分。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18

上帝體貼人心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第15章

四王與五王發動戰爭,亞伯蘭救回羅得之後,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這些事情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亞伯蘭和所多瑪王的言談之中,亞伯蘭放棄戰爭勝利得到的所有財物好處,但此時,上帝親自與亞伯蘭說話,親自賞賜他。耶和華上帝是萬福的源頭,是所有權柄能力的至高,得到上帝的祝福與賞賜,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滿足的呢?

這個時候,亞伯蘭回上帝的話說:我既無子,祢還賜我什麼呢?亞伯蘭懷疑要成為大國的應許,是由家中一位忠心的僕人所繼承。說:祢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耶和華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

亞伯蘭發出懷疑的言語,或許我們可以理解。蒙受呼召離開本族本家之後,遭遇饑荒、與侄兒分離、經歷戰爭,在這些事件經歷上帝的恩典,他心裡仍記著上帝的應許,但可能有點心急,開始起了些懷疑。

上帝的應許尚未成就,在等待的時間裡,難免有所懷疑,難免找些環境中可見的、容易想像的情況,合理化成就應許的理由,但是上帝手中所做的,不是我們合理化拼湊的結果,上帝的能力與福份是豐富的,不需要我們如此侷促的幫祂找合理化的藉口。

在亞伯蘭懷疑的時候,他將心裡的話誠實的對上帝說,上帝回應祂的是更大的安慰,穩固他的信心,提醒他最初的呼召:「我是耶和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上帝帶他看天空的繁星,應許亞伯蘭的後裔要像繁星一樣,多到無法計數,上帝以這樣的比喻,讓他每天晚上抬頭看星空的時候,就再被提醒一次,再被安慰一次,信心又再穩固一次。耶和華上帝又與亞伯蘭以儀式立約,穩固他的信心,相信必得這地為業的應許。 在信心逐漸軟弱的時候,唯有親近上帝,來到祂的面前向祂傾訴,心裡才能得到平安與安慰。

亞伯蘭信心逐漸軟弱,心裡有所懷疑的時候,上帝親自放下至高的地位,成為與人平等的朋友,與亞伯蘭立約。我們的上帝是體貼人心的上帝,在心裡軟弱的時候,來到祂面前尋求,必能重新得力,上帝的溫柔安慰,超出我們的期待,經歷過的感受,實實在在的貼在心裡深處,一直一直暖暖的。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11

放棄暫時的享樂,選擇永久永恆的福樂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 14:17-24

亞伯蘭為了拯救侄子,無計得失,勇於做對的事,最終,因上帝的緣故,亞伯蘭贏得勝利,將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都奪回來。

亞伯蘭擊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迎接他,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

撒冷王麥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賜福於亞伯蘭!至高的上帝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撒冷」(Salem)是平安的意思,撒冷王麥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蘭,這場景彷彿是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希伯來書 4:14),是我們生命的糧(約翰福音 6:35),以血為我們立約,使眾人的罪得赦免(馬太福音 26:28)。撒冷王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亞伯蘭滿心恭敬感恩,將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獻給他。

所多瑪王釀起這場戰役,戰敗逃亡,亞伯蘭擊敗敵軍基大老瑪之後,卻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亞伯蘭戰勝奪得的所有一切自然歸他,但亞伯蘭放棄一切的戰利品,免得所多瑪王有機會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亞伯蘭只留下僕人所吃的,讓同盟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拿取應得的份。亞伯蘭不為自己的私利拿取好處,不給惡者留藉口。

亞伯蘭再度做出「棄權」的選擇。在與羅得分離的時候,他放棄首先選擇的權利,讓羅得先選擇他想要的。在戰勝的時候,他拯救侄兒羅得的目的已達成,亞伯蘭知道再多的財物、名聲,如果不是由上帝而來的,不可能成為祝福,反而可能成為負擔。他的生命經歷過上帝的恩典,從經歷上帝的過程中,逐漸養成成熟的信心,他能夠分辨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他明確、肯定的選擇可以做的事情,放棄不能做的事,為的是順服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他放棄暫時的享樂,選擇永久永恆的福樂,這是成熟信心的表現,也是因為親近上帝所得來的福份。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站編的筆記-20230705

成為上帝的精實忠良僕人

今天分享心得的經文是在創世記14:1-16

當時所多瑪王、蛾摩拉王和其他三王已經侍奉以攔王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到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起來與他們戰爭,四王和五王交戰。

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篷,直到所多瑪。創世記 13:11-12)

五王陣營戰事不利,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

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亞伯蘭。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率領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士革左邊的何把,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

一個人所做的決定,有其延伸的結果,也可以看出這人的品格。羅得的決定,讓他生活在暴力擄掠的環境,導致被擄去的結果。亞伯蘭的決定,使人看見他的品格。

雖然亞伯蘭有權利責備羅得做出的決定導致今日應得的後果,或者放任羅得自食惡果,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是帶著慈悲的心腸,搭救自己的侄子。

亞伯蘭的財物眾多,因為需要照顧龐大的牲畜財產,上帝已經幫亞伯蘭訓練出一群精實忠良的僕人,雖然出征攻打王,是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仍願意因著上帝的名,出去將侄子救贖回來,這是他對上帝的信心,也是他願意為上帝、為親人所做的。他發起的行動不是草率、慌亂無章的出征,而是規劃智慧且務實的策略,在夜間迅速出擊,分隊包圍,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

上帝總是信實的,祂實現賜給亞伯蘭的應許(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世記 12:2),在這場戰爭之後,許多的王已經知道亞伯蘭的名,也知道他的上帝使他得勝。

在日常生活中,上帝是不是已經將我們訓練成精實忠良的僕人?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夠有智慧地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或有能力向別人伸出援手?

在日常生活中親近上帝,認識上帝,盡力且忠心的管理祂所給的一切恩賜,包括財物、才能、愛護照顧他人的心…等等,盡力為上帝的名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大小事,在這之中,我們就接受了上帝的訓練,讓祂的能力運行在我們裡面,我們將會日漸長成祂所喜悅的精良僕人。有時可能危機臨到,卻能臨危不亂,還有能力勝過爭戰。